【 第1页 第2页 】 | |
外界环境剧变压缩央行政策空间 | |
http://www.CRNTT.com 2011-04-11 09:10:53 |
向内看,中国当下的通胀是多重因素混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国内货币超发的滞后反应以及农产品歉收、成本推动因素,也有外部输入性通胀因素。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输入性和成本推动型特征,属于“混合型通胀”。治理这种通胀,不仅需要财政、货币、税收等多重政策组合,而且需要更长时间,更多耐心,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立竿见影的。由当前形势判断,前期“抗通胀”措施效果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通胀压力犹存。从有关部门监测到的情况看,3月36个大中城市成品粮零售价格环比上涨1.18%,涨幅略高于前5年同期平均水平;猪肉价格环比上涨0.96%,而前5年同期均为下降;日化用品、方便面等涨价冲动日益强烈。诸此种种,综合分析商务部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和农业部的批发价格指数,笔者估计3月CPI将再次冲高,可能达到5.2%,第一季度CPI约为5%。 而这几次加息,正是弥补频繁动用数量型工具不足的被动选择。央行在实践过程中将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调整作了事实上的功能分工:在管理银行信贷、收紧流动性上更多地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工具;在应对通胀上,更多地使用利率等价格型工具。由于存款准备金工具具有强制性、惩罚性和低成本性的特点,而且对冲成本相对低廉,运用该工具时面临的阻力较小,加上对银行信贷影响最大以及效果最为明显,因而央行乐于频繁动用该数量型工具。不过,频繁利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这样的数量型工具存在一定的限制和隐忧:目前中国存款准备金率已达20%的历史最高位,成为全球存款准备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距离理论上的上限(23%至24%)不远,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已很有限。而公开市场操作又因为中国融资方式多样而效果不彰,市场流动性因此依然宽松。此时,动用利率这样的价格型工具,不仅有助于缩小“负利率”,适当收紧流动性,抑制通胀,还可以弥补仅依靠数量型工具的不足。正因为如此,央行才不得不“调几次准备金率后再调一次利率”。 文章指出,今年中央对房价调控决心非常大,使出十八般武艺,祭出不少调控利器,如扩大限购范围、公布房价控制目标、落实问责制、大力推动保障房供应等,但目前房价依然处于胶着状态,并没有明显松动迹象。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2月, 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同比下降的只有南充,二手房价格同比下降的只有宁波、海口和泸州3座城市,其余各城市房价仍在上涨。而且可怕的是,部分城市推出“限购”措施后,一些投资或投机资金遂转移到那些没有出台“限购令”的三线城市,致使房价调控“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让房地产形势更为复杂,房价调控难度加大。此时此刻,加息不但进一步增加了购房成本抑制了需求,而且背负着银行贷款的开发商资金压力也会增加,会促使开发商加快供应,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促使房价稳定进而回归合理价位。因此,加息不仅是促使房价回归理性的“润滑剂”,也是为配合房价调控又一项不得已的选择。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