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我们为何怀念民国的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11-05-04 13:39:27  


 
儿童教育 陈鹤琴:开办中国第一个幼儿园

  拿陈鹤琴来叙述科举之后的儿童教育是基于这样一个把握:在他之前的儿童发蒙的方式没有现代意识和教育思想的意识,从陈鹤琴之后,中国的儿童教育才可以说有了一个质的变化,进而起步发展的。

  陈鹤琴的童年受到的是传统的私塾教育,但是后来在清华和哥伦比亚的经历对他影响显然更深。在陈鹤琴所着的《我的半生》里,对于自己童年的私塾生活有比较详细的叙述,有兴趣的人不妨去翻翻,过去总是说私塾如何如何不好,其实在陈鹤琴的叙述里,私塾既有不好的一面,也有有意思的一面。

  比方说他讲的对对子的故事。故事是说一个喜欢喝酒的“酒仙”一天夜里到朋友那里去喝酒。朋友已经关门休息,他就敲门,朋友不愿开,就让他对对子,输了就不进去。对子是这么对的:一、“谁?我。”二、“何往?特来。”三、“老兄好?小弟安。”四、“几时回府?明日返舍。”五、“去,不敢屈留。来,定要叨扰。”六、“灶下无灯无火。厨中有菜有肴。”七、“为客贪杯,断非君子。作东惜酒,亦是小人。”八、“夜已深,不可传杯弄盏。天未明,正好行令猜拳。”九、“咚咚咚,当当当,三更三点。来来来,斟斟斟,一口一杯。”这样的故事以后就很少见了,因为很少有人能够对出这样信手拈来的对子。而且私塾教育时期对于陈鹤琴的人生观起了很大的影响,用陈鹤琴的话来说就是:“童年时代的人生观,还不是一种显亲扬名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比较纯洁、天真而已。”现在的小孩子应当说比陈鹤琴时代的教育好多了,但是要说起人生观的确立,平心而论,还不如那个时代,那时候没有太多的政治色彩。

  1919年初,陈鹤琴即将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正好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校长郭秉文到美国物色教员,力请陈回国教书,并许诺3年后再设法送他回去完成博士学位。陈鹤琴于是接受聘请回国了。在陈鹤琴回国的最初8年里,除了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担任教职之外,还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儿童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学术活动之中。这其中应该有童年教育的影响。哥伦比亚的师范学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学校。

  那里对于教育的研究注重的是实践调查。陈鹤琴回国之后对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走的也是这个路数。当时他的大儿子已经出生,陈鹤琴就开始拿大儿子做实验并且记录观察的结果,为他后来从事儿童教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种实证的精神,现在没有了,所以后来出不了伟大的儿童教育家,也不是偶然的。当时一个堂堂大学教授搞儿童教育,在别人看来仿佛是件可笑的事情,但是陈鹤琴却是乐在其中。

  1923年春天,陈鹤琴提出设立幼稚园的主张,得到了东南大学教育科的支持。

  到了这一年的秋天,中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就诞生了。

  幼稚园就设在陈鹤琴家里,陈则是园长。关于鼓楼幼稚园的意义,不用说得太多,只要看看钟昭华曾经写过的一段话就够了:“中国最著名的幼稚园,不是南京鼓楼幼稚园吗?开辟中国幼稚教育的园地,不是南京鼓楼幼稚园吗?”在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发展过程中,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也日益完善并成熟起来,并在后来创办江西幼师时形成“活教育”的思想。关于“活教育”,陈鹤琴说得很明白:“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种教育应该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等等。现在这些话还有人在说,但是看看现在满是灌输方式的儿童教育,就知道,陈鹤琴的话距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了。

  来源:新京报  作者:陈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