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战略资源全球配置和外交重点

http://www.CRNTT.com   2011-05-20 08:19:01  


 
  依靠技术创新,建立战略资源保护和储备机制。中国的资源出口一直以原料型产品为主,既没有体现应有的技术价值,也不利于资源保护。邓小平曾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充分表明中国稀土的战略地位。一直以来我们对稀土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技术创新不足,没有发挥稀土在资源外交中的作用。根据美国地质部门的最新统计,目前全球已知的稀土储藏量为9.9亿吨,其中中国占37%,美国占12.86%,俄罗斯独联体占19.5%。去年全球稀土产量的97%来自中国,中国已成为世界稀土市场的主源地。但由于国内对稀土的开发无度、生产无序、恶性竞争等,使稀土生产陷入混乱局面,致使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上痛失定价权。20多年来,美国、欧洲、日本、韩国采取逢低吸纳、逢高打压的策略,从中国进口了大量廉价稀土,其中大部分都作为国家的战略储备。去年10月,中国决定依据WTO规则对稀土出口比例进行重新配制,引发西方轩然大波,日本、美国、德国等纷纷指责中国。实质上,中国的做法只是一个主权国家在环境恶化和经济损害梦魇后的正当反应。

  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战略物资储备制度。美国1939年制定的《战略物资储备法》对本国的石油、煤炭、稀土等只探不采,储备长期从国外低价购买。日本1972年建立石油储备制度,1983年又建立稀有金属储备制度和基地,稀土的储备量可用20年。

  基于贸易权利对等原则,中国在对战略性资源充分遴选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国际勘探、开发和利用的排序,进行科学的出口配比,对不可再生、脆弱性及供给性极强的稀土等战略性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储备,有利于维护全球资源市场的稳定和有序发展。对中国紧缺的如石油、富铁矿、钾盐、金刚石等在国外富集资源,应尽快尽多获取;对一些目前虽不急缺、但国内保证程度不高的战略资源,应适时逢机开发和储备。这也是中国今后资源外交工作的重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