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 |
http://www.CRNTT.com 2011-06-24 08:22:21 |
以美元为本位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仍将惯性运行 文章指出,为了求解以上提出的这个难题,有必要从基本面入手,来比较各种参与国际货币竞争的国家的竞争力。之所以需要做这样的比较,是因为能够提供国际本位货币的国家必须要有实力,在有多种货币参与竞争的情况下,实力主要体现在国家竞争力上,而不是某个经济体的总量规模上。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总量规模不仅与国家竞争力有关,而且也与国家的人口规模相关,因此简单地进行总量规模的比较,就很容易忽略掉真正决定一国货币是否可以成为国际本位货币之最为本质的因素。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美元是国际本位货币,欧元与日元是国际化的货币,人民币则是正在想要走向国际化的货币。因此就路径依赖的角度来讲,短期内是没有一种货币可以替代美元的。那么未来又会怎样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有必要对以上四种货币的供给者,即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与中国的基本面加以分析比较。为此,我们就需要弄清楚以上所列举的四个国家究竟是依靠什么要素参与国际竞争的。 简单说来,美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要素是“知识”、欧元区国家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要素是“审美”、日本依靠的是“技术”、而中国依靠的则是“廉价劳动”。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一目了然,美国处在国际分工的高端,中国处在国际分工的低端,日本处在国际分工的中间层面上,而欧元区国家则在国际垂直分工的体系之外专门从事异质性高端消费品与制成品的生产活动。由此可见,在以上四个国家或经济体中,唯一能与美国一比高低的也就只有可以独立于美国领导的国际分工体系之外、自成体系生产差别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欧元区国家。 但是,与美国相比,欧元区国家仍然处在下风,因为美国已经控制了金融和贸易的制高点,在很多市场领域已经达到了“胜者通吃”的程度,而欧元区国家所能得到的只是世界为数不多的有闲阶级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市场与部分制成品市场,且区内贸易占了很高的比重。毫无疑问,一种货币的国际地位既与其竞争力相关,也与其流通范围的大小有关,前者决定其被国际社会接受的程度,后者则决定其网络效应的大小。 因此,美国与欧元区国家在国际市场占有份额上的差别,决定了美元至今仍是世界的本位货币,而欧元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区域性货币。这也就是说,从国际货币体系的现实出发,美元仍将作为世界本位货币而惯性运行。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