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为什么去香港上大学

http://www.CRNTT.com   2011-08-17 14:20:25  


 
民主墙

  初次跨过维港,耿春亚乘的是有近百年历史的天星小轮。目光还在中环楼顶的“汇丰”“中银”霓虹灯间流连,小轮已停靠尖沙咀的码头。就像很多内地游客一样,更让人开眼的世界在这个已经绿漆斑驳的前殖民哨站展开。

  大幅悬挂的黄色标语,满眼都是敏感词汇。广播喇叭用粤语、英语、普通话轮番轰炸码头上游人的耳朵。耿春亚好像一时失去了辨识力,过去在内地十多年的教育在他身上突然无从施展。

  每到“七一”,港岛的“铛铛车”停摆,从铜锣湾到上环的游行人流在眼前滚滚而过,耿春亚在马路牙子上驻足观望一下标语,就不声不响地走掉。“我尊重每个人表达的权利。”是过去的十年的香港生活在耿春亚身上磨砺出的理性。

  每一所香港的高校,在内地被宣传栏占据的地方,几乎都竖了一面“民主墙”。暑假期间也热闹如常,有落款“学生会”的海报,公开为历史纪念日倡言;也有落款“学生A和B”的举报信,矛头直指系里学生干部的任用不公。从宿位争执到国际政治,不一而足。

  耿春亚所在的香港城市大学的“民主墙”文化,更有一条别具特色的定规。学生可以在民主墙的“大字报”上任意批注,但必须注名所在学系的代码。以至于常可见到反覆圈画的涂鸦,“某某同学是中文系毕业的吗,有最起码的科学常识吗?”

  香港城市大学的副校长林声群在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说,香港校园的民主文化,也刺激了内地生加入到对学校政策的倡言和改变中。2005年录取城大的学生,被强制性要求上数学课。但部分内地同学的反对,经过联合签名倡议,甚至找到他本人,最后校方审定,通过了文科学生免修数学,工科学生选修数学。

  耿春亚在毕业后被推选为在港内地毕业生联合会主席,进而入选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并推动香港政府最终在2008年通过“内地生无条件延长居留一年”的政策。这也开启了一大批一年制硕士生的拥入。

  家在上海的乔申就是其中一员,2008年他被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录取,就读一年制硕士。他对中文大学创办之初就以高举“中文”、盛产反殖豪杰早有耳闻。乔申一开学就在录取资料袋里收到了一只小卡套。两个扭曲的小人图案上,刻几个红字“性工作者维权”。

  “如果单单是读书,那就不用来香港了。到这座有‘市场自由主义最后堡垒’之称的城市,也是为了感受这里的文化。”乔申说。

  入学之后,他在校园里、民主墙、餐桌上到处可见这个小画符,“性工作者维权”的主题贯穿了整个学期。在中文大学山脚下的火车站,时而可以撞到香港学生就地围成一圈,拍手顿足,口呼“反对改建学校“,要求罢免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校长刘遵义。等到乔申返身上山,又在被称为“烽火台”的中文大学校园平台上,被这动地呐喊所震。

  “这在内地简直不可想象。”乔申一度找到“庄” 上(港校称社会团体为“庄”),想要入伙,但在校园一年的逗留,粤语还没说溜,就已经被抛到了就业市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