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故宫之“门”,一个国家的文化之殇

http://www.CRNTT.com   2011-08-22 14:09:37  


 
  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故宫博物院北被曝私自拍卖馆藏珍贵文物“创收”。尽管故宫方面回应表示“从来没收藏过网帖中所称的五件北宋书札”,北京文物局也出面否认,但记者发现,故宫博物院官方主页,在“院史编年”下设的“历年文物入藏”中,1998年有“收购宋人书札5件”入藏。此外,在《故宫博物院八十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八十周年之际的献礼之作,由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亲自作序)中有记载:“1997年6月18日,从翰海拍卖公司拍得宋人书札五件”、2004年11月6日北京翰海公司企业新闻《十年春与秋》中也有记载。不过,记者经多方查询,此五件书札的去向依然不明。还有“损毁遗弃佛像”、“明代法器被毁”、“清宫旧藏木制屏风被浸泡”等多项质疑,一个巨大的黑幕,似乎被掀开了一角。 

  中国的文化遗产,正是一批批文化人殚精竭虑、恪尽职守、如履薄冰地守护,才能薪火相传的。作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完全可以算做中国文化的脸面。故宫也倾注了国人的复杂感情,见证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曲折历程,特别是近代以来,文物大规模南迁、文物流失海外等等,更是承载着太多国人的辛酸,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希冀。 

  如今,我们也没有要求故宫的管理者都是鸿儒大家,但至少能够有最名副其实的文化理念,守护好这个文化阵地。但故宫的一系列表现,却让国人患上严重的文化焦虑症。就损坏文物一事来说,北大教授孔庆东认为,故宫国宝损坏,碎掉中国对待文物的责任心。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也评论说:“两岸故宫,比出来的不是技术,而是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官僚管理的北京故宫,敬畏的只是上司,而非文物。”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朱大可认为:“尽管文物的市价被越抬越高,形成巨大的财经泡沫,而器物藏贩者的文化水准,却在一路狂跌,而中国文化的地位,从未变得如此摇摇欲坠。中国最大的文物藏家和文化象征———故宫,近年来多次书写反面传奇,展示其文化败退的严重迹象。”“紫禁城的故事向我们证实,作为公共资源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肆意侵吞、炒作、瓜分、消耗、贬损和荼毒。似乎没有任何官员为此负责,也没有推动文化制度矫正的迹象……揭示出文化所面对的真正敌人,其实就是侵吞和垄断文物的官僚权力。” 

  故宫这个在人们心中地位高贵的文物托管单位一再而、再而三地出事儿,不得不让人一次次地感叹,我们是不是所托非人了?一个原本是文化神圣之处、文化与文明的聚集地,却散发着熏天铜臭;一个最应该呈现有中国传统诸如知书达理文化气质之地,却屡屡表现得极其没有文化;一些本该对文化有最高的敬畏之心、有高尚的操守的文化守护者,却在一次次地辱没文化;一个本该是中国文化脸面的地方,却屡屡让这个国家的文化颜面尽失。北京故宫博物院,在2011年集中地给全世界呈现出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之殇,敲响了文化领域的深层乱象与危机的警钟,让我们不能不深刻反思,一个经济日益强大的国家,该如何自我捍卫本该无限自豪的文化尊严,如何真正地扩大文化影响力、充实自身的软实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