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大雾淹没京城,谁来治理北京的空气污染

http://www.CRNTT.com   2011-11-01 15:03:10  


 
链接:光明网:北京空气质量好坏,到底谁说了算?

  2011年11月01日11:01光明网光明网评论员

  今天是11月1日。看上去,北京的天气与昨天——10月份最后一天的天气差不多。据说,整个10月份,北京空气质量达到二级的天数只有19天。

  然而,现在,就是这个“二级”的标准也受到了挑战。在2008年奥运会召开之前,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出于在使馆工作的美国人健康的考虑,在新使馆落成之时,在建筑物上设立了空气监测站。这个监测站的监测结果,每小时在“推特(twitter)”上被更新发布一次。由于有了这个监测结果,北京市环保局的检测数据便屡受质疑。

  比如,昨天(10月31日),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32,美国大使馆监测站发布的指数为307,其间相差值超过了一倍有余。即使考虑到环保局与美国大使馆所处地点不同,空气环境不可能绝对相同,但是,环保局也还是没有底气“叫板”美国大使馆的监测数据,说“空气这边独好”。

  当然,也有专家曾指出,“我国的空气监测站都是根据一系列科学标准建立且均匀分布的,即便一个区域内也要设立多个站点。美国使馆所测数据不代表北京地区整体水平,甚至无法代表朝阳区一个区的空气质量” 。这个道理听起来不错。不过,这也恰恰解释了为什么在北京市区设有空气监测点周围的马路上,每日都有其他路段不常见的洒水车“辛勤”喷水的现象。

  实际上,北京的空气质量怎么样,已经到了完全凭感知器官就可以判断的程度。但是,有关方面对来自普通人感知器官的挑战却是不大在意的。前两年,曾有北京市民和环保局“较劲”,每天拍摄一张天空的照片,以“核对”官方宣布的“蓝天”天数的数据是否准确。对此,官方的回应是,“蓝天”的标准,并不以肉眼所看见的“蓝天”为准;肉眼所见可能不是蓝天,但是,按“科学监测标准”却恰是“蓝天”。如此,何为“蓝天”,就成了感知器官健全且无色盲的普通人不能置喙,而全由专家说了算的事情。

  中国普通人的肉眼不行,对于美国大使馆监测仪器监测到的北京空气数据,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空气监测标准的改进“唯一的根据是我们中国、我们北京自己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看哪个大使馆在干什么”。

  问题在于,环保局所谓“我们中国”和“我们北京自己”指的到底是谁呢?是环保局“自己”,还是北京的公众。如果是环保局,那么,公众自然无缘置喙。但是,实际上,北京的公众早就对环保局官方的监测标准及其数据提出了质疑,并且早就以各种方式表达了要求环保局改进监测标准的意见。甚至,在环保局无动于衷的情况下,民间已经有以PM2.5的标准自行监测北京空气质量的活动。

  今年3月份,“两会”期间,就曾有政协委员呼吁提高空气监测标准,采用国际上并非只是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两会”召开的时候,恰离今年北京第一个重度污染的日子不远。2月21日,北京空气的污染程度甚至使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监测仪器“失灵”,因为空气污染程度“已经超过了可监测的标准”。

  其实,北京公众并没有“看哪个大使馆在干什么”,而是在看环保局在干什么。只是,如果把空气质量不好、或是监测标准不高所导致的结果,都怪罪到“哪个大使馆”,那么,这无非是在干不好事情的同时,又把公众当成了“阿斗”而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