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别把首都变“雾都”说成“自然现象” | |
http://www.CRNTT.com 2011-12-07 14:22:05 |
雾的形成是连小学生都晓得的自然现象。在没有大气污染的情形下,大气中悬浮的水汽凝结形成的雾,被浪漫地称为“接近地面的云”。可糟糕的是,这场弥漫北方地区的雾霾,却是人类活动所致的不清洁的雾。即由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蒸汽相结合,形成的烟尘雾。这种烟尘雾带来的是污染和疾病,且发生频度很高。 当下正是北方地区集中供暖时节,一年中煤炭消费接近极值。加上汽车在城市无序“繁殖”,车用空调的开启更加大了尾气的排放。如果再巧遇没有寒风吹袭的暖冬,城里的高楼大厦就把这许多灰尘烟霾包裹一团,在水汽涵化与浸淫下,就形成了有污染的雾霾。 这样的雾,让城市的美丽变得黯淡,让人居环境变得糟糕,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导致空港停飞高速公路封闭。若仅止于此,人们或可忍受,人们害怕的是,在雾霾中生活,那些看不见的尘埃,成为健康杀手。关于雾霾污染带来的健康危害,专家和学者们有足够的证据和数据支持,这些足以让人大吃一惊。PM2.5指数的提出,更让人对雾霾的危害有了深刻认识。遗憾的是,PM2.5指数并未纳入现有的环境监测指标。在此语境下,人们对雾的感觉除了担忧还是担忧。 自然现象的雾,被自然的风吹散,属于自然规律,人们自然可以坦然处之。可是,对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有污染的雾霾,却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天气自净上。因为人的生活方式依然,工业化和城市化制造的污染源还在,城里汽车还在扎堆拥堵、排放废气。这些现代文明的副产品,如果无法通过有效途径解决,人们就摆脱不了雾霾侵袭。 工业革命曾把伦敦变成“雾都”,伦敦用了两个世纪才使自己变得清明。先污染后治理,是西方文明曾经走过的老路和弯路。作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绝不能走传统路径,而应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生态文明。让城市里的雾霾消散,那是一阵风就能实现的;祛除环境污染,却只能靠生活方式的优化。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