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引狼入室

http://www.CRNTT.com   2012-03-03 08:42:36  


  中评社北京3月3日讯/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发表题为 《中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的文章,该文一出,即被当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吹响了号角。

  该报告的主撰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当前中国正处于资本账户开放战略机遇期,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风险不大,不能过分强调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或者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完全成熟再进行资本账户开放。推进开放时可先推行预期收益最大的改革,后推行最具风险的改革;先推进增量改革,渐进推进存量改革。具体而言,在1~3年内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鼓励企业走出去;在3~5年内,放松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管制,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在5~10年内,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先开放流入后开放流出,依次审慎开放不动产股票及债券交易,逐步以价格型管理替代数量型管制。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评论员叶檀文章认为,这是一份技术报告,而不是一份关于中国货币市场的制度性改革报告。从技术上来看,这份人民币国际化动议书可以算得上周到,从短期到长期开放的步骤设计,考虑到中国实体经济的现实与产业升级的需要,以鼓励交易与贸易投资为主。但从市场方面来看,这份报告却欠缺最重要的基础,即从货币到所有信用产品的定价基础,没有定价基础也就没有了可以实现对冲功能的市场,一旦实现开放市场人士将无还手之力。

  文章分析,人民币国际化改革面临三重束缚:

  一是利率改革。盛松年先生认为“利率市场化不是资本项目开放的必要前提”,此言大谬。中国基础货币体制存在缺陷,在外向型经济式微之后,尚未找到新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基础货币发行体制。谁也不知道中国的基础货币到底如何发行?是用外汇占款,还是用税收抵押方式,还是用美国的债券信用方式?利率不能市场化的结果,是鼓励了大型劣质企业滥用资金,所有的信用产品都无法准确定价,企业债市场出现垃圾债成为一桩天大的新闻。

  以国际化较为成功的印度卢比而论,在卢比国际化的过程中严控风险,由于资金不足着重于吸引外资流入,改变风险不匹配的长短期债的负债结构;同时培育了一批高效而风险可控的大企业,如软件巨头TCS钢铁巨头米塔尔等。

  不容忽视,从1993年开始卢比国际化过程,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过程。1991年经济危机后,贷款利率的限制也逐步解除。此后,国债利率逐步由市场决定。到1997年10月,大规模的利率市场化基本结束,仅遗留了少数利率仍被管制,存款方面主要是储蓄存款利率。当存款利率管制被解除时,说明印度利率市场化最终获得了成功,银行不再是民众财富的吸血鬼。2010年7月,贷款利率实现了全面市场化;2011年10月,最后一项储蓄存款利率也最终被放开。印度利率市场化的脚步不快,严格控制风险,但非常坚定。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