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建“道德档案”,请领导先行 | |
http://www.CRNTT.com 2012-03-08 11:17:43 |
别搬“道德档案”的石头砸人 2012-03-06 10:11 东北新闻网 全国政协委员、中电公司董事长李小琳今年的提案多关于新能源、节能减排、道德建设等内容。管子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与其执著于“道德档案”,李小琳委员,莫如多去关心关心国计民生。 全国政协委员、中电公司董事长李小琳今年的提案多关于新能源、节能减排、道德建设等内容。她说:“我觉得应该给每个公民建立一份道德档案,以此来约束大家,每个人都要‘知耻’。”(《新安晚报》3月5日) 我不以为然。传统中国,长期以伦理道德治天下,一个背景,是处于乡土社会——“熟人社会”:抬头不见低头见,做了亏心事,自是怕戳脊梁骨,——从而道德约束效力相当大。但是世易时移,随着现代化转型,已向“陌生人社会”转进,还搬“老一套”,未免要失灵。 其一,道德问题,并非“1+1=2”那样可以具体量化;——真有个“道德档案”话,自也无从史家黄仁宇所说那样进行“数目字管理”。 其二,一个人为人如何,往往只有亲友、同事等熟人间,才深谙三味或略知一二。那么,对于给一个人的道德评判(要展示给“陌生人”的“道德档案”),只怕亲朋好友间也只会是“好评一片”(除开有罅隙的),所以,又有何实际意义可言?不堕入形式主义甚或弄虚作假,也就谢天谢地。 其三,不能不提儒家伦理一个特性:评判标准的“二重”甚至“多重”。何谓“伦”?社会学家费孝通说:“有差等的次序”。“差序格局”之下,一个人的道德评价如何,受评判者与被评判者之间的关系即“亲疏远近”影响甚大。费先生就曾举例:“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他隐讳。更甚的……还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俗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亦即在此。别人老子如何,尽可去说,涉及自己老子,也就只有闭嘴,否则即是不孝。君不见:多少贪官污吏,在家却是“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很合“道德”的呢!——标准,都不普适,先要看下对象是谁,再定,何谈客观公正? 其四: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晋时周处“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故也并不令人陌生,又有谁能称“道德完人”?罪犯服刑尚有期限,即便谁曾有过什么道德瑕疵,难道就要作为“污点”如影随形相伴终身,从而总被人“门缝里瞧扁”吗?! 黄仁宇曾说的明白:“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凡能先用法律及技术解决的问题,不要先就扯上了一个道德问题。因为道德是一切意义的根源,不能分割,也不便妥协……”;李委员又何至拉历史的倒车,向故纸堆里去乞灵呢? 道德,重在自律;法治社会,奉公守法即是好公民。管子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与其执著于“道德档案”,李小琳委员,莫如多去关心关心国计民生。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