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张亚中:李白还是“我们”的李白吗?

http://www.CRNTT.com   2012-05-03 00:22:43  


 
  杜正胜是这样界定他的史观的:“我要提出三点:一是我们决不能忘记台湾还有原住民的历史,二是不能忽略海商或海盗与台湾的关系,三是自西元1600年以后,台湾历史必须放在东亚之局势之中,被殖民的角度思考”。(杜正胜,《走过关键十年》,台北:麦田出版,2000年,170页)

  很清楚了。杜正胜是从“殖民史观”来讲述台湾的历史。与美国、加拿大、澳洲、纽西兰等国家的历史教科书一样,为了赋予独立的正当性,他们的历史也是从原住民开始,以彰显这个地方原来是个“似无主地”,然后在讲述殖民政权的进入,最后完成了切断与殖民国的关系,走向独立建国。

  美国是经过独立战争才实现独立,无论在地缘上或政治经济上,台湾并不具备这个条件,因此,全新的独立方式在确实上并不可行。那么要如何做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壳上市”,即把“中华民国”改造为一个不再属于中国的主权独立国家。让“中华民国”与中国从“我者”变成“他者”关系。“同心圆理论”于是成为了台湾这个“我者”与中国这个“他者”切割的历史书写方式。

  伴随着历史教科书的是新“新台湾人”论述的出现。李登辉充分瞭解到狭隘的“台独”主张不可能实现,以否定中华民族为内涵的台湾民族不可能成为台湾内部的共识。他因而采取了用“地理疆界”界定“国族主义”的策略,在他在任末期,也是权力高峰之际,他创造了一个有别于“外省”与“本省”的传统民族成员图像:“新台湾人”的概念。

  李登辉日后是以如下的谈话来界定他所说的“新台湾人”:“在这一片土地上共同成长,生活的我们,不论是原住民,是数百年前或是数十年前来的,都是台湾人,也都是台湾真正的主人”(李登辉在1998年北高市长选举前的台湾光复节前夕的谈话)。“‘新台湾人主义’就是不分先来后到,不分语言地域,共同在此地为台湾、为中华民国打拼、奋斗、奉献的一切人民,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身份认同…‘新台湾人’的提出,并不是只是着眼于选举,更是基于整个族群的融合、社会的建设、国家的发展,进一步而言,为了我们后代子孙的远景”。(1998年12月8日李登辉列席第三届“国大”时综合答覆)

  在“新台湾人”的论述中,已经不存在“本省人”或“外省人”的“他者”关系,两者均融合为“我者”。相对于“台独”主张者将“中华民国”视为“他者”,李登辉的“新台湾人”将“中华民国”视为“我者”。那么,谁是“他者”呢?答案很清楚,一个经常打压台湾的中国大陆是“他者”,一个“不自由”、“不民主”的中共政权是“他者”。

  “新台湾人”论述的提出,代表李登辉开启了新国族建构的工程。这个“新国族”的梁柱,不是“文化”或“民族”,而是“民主”与“自由”。自此,他以“新台湾人”来界定在台湾的所有族群,以“民主”与“自由”来取代“文化”与“民族”的认同。即使国名仍然叫做“中华民国”,但它已是一个“新国家”。

  李登辉日后在答覆日本作家时称:“吾人应该尊重逃到台湾的人并不是要作统治者君临天下,而是要建设新国家的精神。在建设我们的政治、我们的社会时,一定要在‘自由’与‘民主’中寻求基本精神。无论我们的根源是‘客家’、‘外省人’或‘台湾人’,如果在政治上作这样的区别的话,一定会立刻自陷于自我定位的危机之中”(日本《诸君》月刊1999年2月号刊登作家深田裕介访谈李登辉专文)

  1998年台北市长选前最后一夜,李登辉与马同台“演出”下列的对话。李登辉先问“你是什么地方人?”马英九回答“我是台湾人,吃台湾米,喝台湾水长大的新台湾人”,李登辉再作球发问:“你要走什么路线?”马英九回应“李登辉路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