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中国经济不可能靠消费拉动 | |
http://www.CRNTT.com 2012-05-26 09:26:55 |
那么现阶段,消费能够成为中国增长的主引擎吗?中国靠消费拉动恐怕也独木难支,甚至难以持续。尽管中国GDP全球第二,但人均GDP刚超过4000美元,也就是刚过了世界银行划定的中高收入发展中国家标准,如果当前一味强调拉动消费,产业结构就会原地踏步,无法向更高价值链的产业升级;企业投入到研发的比重没有增加,企业生产率就无法提高。 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经降至8%左右,“增长下行,成本上行”趋势明显:一方面,三大红利衰减,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正步入一个临界点,并开始进入到一个经济逐步减速的发展阶段;而另一方面,中国正处于一个要素价格重新估值的时代,要素成本上涨压力较大,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减,工资的进一步上升,原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会消失殆尽,结果当然是整体经济的踯躅不前。中国目前需要做的是尽快调整供给结构和要素结构,中国需要的是从外部需求推动转向内部供给推动,而不是内部消费推动。 文章分析,单纯的内需拉动增长,讨论的仍然是总需求的概念,而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角度看,核心问题是内部总需求从何处产生。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从需求端(“三驾马车”)做文章,出口不行了,看投资,投资不行了,看消费,但是我们很少关注供给端的影响,即考虑劳动、资本、技术及其生产效率的新组合。 而从供给端做出改变,则可以起到拉动总需求和改变国内经济结构的双重作用。毋庸置疑,中国是一个世界性的工业生产大国,制造业的产出规模已占世界制造业产出总量的6%左右,但制造业研发投入仅占世界制造业研发投入的0.3%。整体上看,中国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还较低,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较弱,工业劳动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较大,工业企业平均规模还较小,可持续发展能力还较差,许多传统产业还存在着“贫困化”增长的现象: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较低,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中国制造业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从中间投入贡献系数来看,发达国家1个单位价值的中间投入大致可以得到1个单位或更多的新创造价值,而中国只能得到0.56个单位的新创造价值。增加值率是度量一个经济体投入产出效益的另一个综合指标。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仅为26.23%,与美国、日本及德国相比分别低22.99、22.12及l1.69个百分点,这让我们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文章指出,在当前全球大变局的时代,向高端产业迈进,全面提升制造业的价值链,是中国整体战略转型以及打造经济新竞争优势的关键,而这也能为真正实现需求和供给的“双轮驱动”型增长提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