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经济面临九大问题与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2-08-09 08:21:19  


 
  通胀长期化带来挑战

  文章称,通胀确实一直都存在,只是有的时候表现不甚明显,有的时候表现得更明显一些。不仅中国如此,全球都一样,从历史上看,通胀是一个趋势性现象。

  2011年中国CPI一度高达6.5%,2012年6月虽然下降到了2.2%,但随时有反弹的可能。近两年一直处于负利率状态,现在好不容易出现正利率了。需要关注的是,通胀压力究竟是短期问题还是中长期问题?很可能是一个中长期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和承受力。

  为什么通胀存在长期化趋势?因为造成通胀的根源性因素没有消除。

  第一,信贷还得接着放,钞票还得接着印。在稳增长政策下,遏制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短期最见效的措施是放信贷。2012年4月信贷投放6818亿元,5月7932亿元,6月9189亿元,今后还得保持较高水平。而且广大中小企业也确实面临“融资难”问题。今年以来,很多重化工行业开始出现较严重的困难,最好的救急办法是放信贷,但这样做通胀就在后面等着。

  第二,“输入性通胀”压力始终存在。一方面,美国还要继续印钞票,因为只有印美钞才能体现美元霸权,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元印多了,美元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就得上涨,对我们来说就是“输入性通胀”。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新一轮通胀已经开始起来,因为在反危机过程中,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印钞票、降利率、放信贷等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这套政策的必然结果就是通胀,这也会给中国造成“输入性通胀”。

  第三,“高成本时代”到来,将持续推动“成本推动型通胀”。高成本包括土地高成本、房价高成本、原材料高成本、能源高成本、环保高成本、人才高成本、普通劳动力高成本、资金高成本、知识产权高成本、物流高成本、税费高成本和交易高成本。这些成本的上升必然会带来“成本推动型通胀”。而且,“高成本时代”是一个中长期现象,会导致通胀的长期化。

  第四,农产品价格存在持续上升的趋势。工业品可以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提高效率的空间很大,只要一涨价,就可以大规模供给,价格就上不去。但农产品不一样,它是靠天吃饭,而且多数是一年一个周期,难以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提高效率的空间有限,同时土地越来越少,因此很多农产品价格存在持续上涨的趋势,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第五,投机使通胀火上浇油。近年来,由于经营实业环境恶化,很多人转向搞投机,炒完这个炒那个,结果是价格越炒越高。为什么都喜欢炒呢?因为炒更能快速发大财。大家都热衷于投机,对通胀造成了新的压力。

  通胀长期化给我们带来什么?通胀意味着老百姓的财富在缩水,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相对下降,意味着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发生转移,意味着贫富差距的扩大,意味着部分产业发展成本的上升,意味着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

  经济泡沫累积带来挑战

  文章分析,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经济泡沫。高房价就是经济泡沫的集中表现。大家都不搞实业,都去玩金融,这本身就是泡沫。许多行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这也是泡沫。很多地方政府建了很多投融资平台,直接“经营土地”、“经营城市”,效率又不高,“后遗症”很多,这同样是泡沫。

  经济泡沫如何挤掉?有人说,中国经济正在“软着陆”中,“软着陆”即泡沫挤掉的过程。问题可能没有这么简单,经济增速和通胀下降并不意味着完整的“软着陆”。“软着陆”必须是安全着陆,安全着陆就是随着经济增速下滑,经济结构得到了顺利调整,新的增长点逐步形成。如果不是这样,就会造成企业亏损破产增加、债务负担加重、金融风险增加,这就是“硬着陆”。而新增长点的形成,要靠制度变革、要素升级和结构优化这“三大发动机”(而不是短期的“三驾马车”),这需要一个过程。

  2012年既是泡沫继续累积、又是逐渐挤泡沫的非常关键的一年。

  一是房价仍在高位运行,处于涨不得、跌不得的状态,继续涨则引发民众不满、继续跌则恐刺破泡沫。

  二是随着集中还款期的到来,地方政府的收支缺口拉大,债务负担加重,债务危机如影随形。

  三是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放缓、房地产开发减少、企业效益下降,银行不良资产在累积,中小银行的压力在加大。

  四是随着经济增速下滑,产能过剩行业和企业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减少,部分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五是随着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经济相对放缓,部分热钱正在面临留下还是撤走的抉择,若热钱大规模快速撤出,则对中国经济泡沫破灭带来较大压力。

  六是随着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趋复杂,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不良后果。所有这些都意味着经济泡沫正处于涨不得、破不得的状况中。

  现在很多人关心这个泡沫会不会破?如果政府运用高超的宏观调控技术,将泡沫一点一点地挤掉,又不至于引起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同时又适时地培育起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就算是“软着陆”了,泡沫就不会破。但2013年这个泡沫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对此必须引起高度的警惕和重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