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刘康:从莫言得奖看普世价值与中国特色

http://www.CRNTT.com   2012-10-14 09:06:36  


 
  有些人认为中国有很多作家更加优秀,他的得奖是因为他的政治立场所致;有的人反对前者的说法,认为这在中国文学有着积极的意义。时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指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最近的行动再次表明,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被用于别有用心的政治目的,不值一评。”文学批评家、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认为:“高行健的获奖,在中国文坛触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诺贝尔奖抵抗运动”,“无论是余华、苏童和王朔中的任何一个,都比高行健更有‘资格’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的‘水准’。”

  对此,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表示:“诺贝尔评委会并没有政治目的,颁奖给高行健是基于他的文学成就,而非他的政治立场。”瑞典文学院在新闻公报中指出,高行健的长篇巨著《灵山》是一部“无以伦比的罕见文学杰作,也是一部朝圣小说”。时至今日,政治与意识形态色彩始终缠绕着诺贝尔文学奖。调侃挖苦潘石屹之余,评论家孟繁华不忘加一条微博:“诺贝尔文学奖的上空有一层挥之不去的政治阴云。”

  2000年中国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反应在两年前的2010年又重新演绎了一遍。当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因犯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中国司法机关判处徒刑的罪犯刘晓波。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诺委会把和平奖授予这样一个人,完全违背了该奖项的宗旨,也是对和平奖的亵渎。1989年诺贝尔和平奖是授予了达赖喇嘛,那一年的夏天中国刚刚经过了天安门“六四”事件,受到西方世界的围攻。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或许没有和平奖那么明显,但中国媒体与公众对这一奖项的复杂心结,是可以从这几位涉及中国的“诺奖桂冠者”那里看得出一脉相承的关系的。

莫言获奖的启示

  莫言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此奖项的首位中国作家,他没有像高行健那样自我放逐,加入了外国籍,也没有像刘晓波那样,做出任何违反中国法律的事,成为“政治异见者”。莫言在政治上是很“乾净”的。单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样一个具有高度国际影响力的大奖而言,莫言是实至名归的,是个好事,值得中国人好好庆贺。不过我们在追问中国作家为何到今天才终于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应该思考其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和能带给我们的启示。

  首先,莫言获奖须置于世界地缘政治向非西方国家平衡、世界多极化的这么一个背景之下来看。最近30多年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诺贝尔文学奖项的颁发出现了一个趋势,即由原来主要颁给欧美作家,开始逐渐颁给欧美以外的人,比如尼日利亚作家索因卡(1986)、南非作家戈迪默(1991)、库切(2003)、土耳其作家帕慕克(2006)、拉丁美洲作家马尔克斯(马奎斯)(1982)、略萨(2010)和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1994)等等。

  这反映了当前的世界,地缘政治变得越来越复杂。过去美苏两大意识形态对立的体系瓦解了,世界似乎失去了轴心。全球化的潮流一方面把跨国公司的经济利益传遍世界,另一方面宗教、族群、种族对立、南北、西方非西方的冲突也越演越烈。全球化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普世的和平与发展,更没有消弭现代世界秩序的基本支柱——地缘政治——的博弈和角斗。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