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张广昭:中共十八大的变革信号

http://www.CRNTT.com   2012-11-17 09:50:32  


  中评社北京11月17日讯/新加坡联合早报张广昭文章“中共十八大的变革信号”,文章指出,11月8日开幕的中共十八大,因其事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最高权力结构变迁以及未来政策走向,故成为世界的焦点。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十八大上所做的政治报告,毫无疑问成为外界观察中国下一步政策动向的窗口。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十八大后的中国会否开启变革,尤其在政治改革层面会否有新的举动?纵览中共十八大报告,笔者认为,至少在三方面,可以期待中国变革。

  第一,执政者将更加注重法治治理模式。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中国执政党第一次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写入行动指南。以往,中共在重要文件以及讲话中,偏向于使用“法制”二字。此次在中共如此重大的政治会议上,“法治”(rule of law)代替“法制”(rule by law)的提法,表明决策者意识到,不应将法律仅视为一种统治工具,“法治”更是一种治理模式和文明形态。

  可以说,相对于以往,十八大报告对法治着墨甚多。格外引人注目的是,胡锦涛在十八大上神情严肃地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观察家普遍认为,胡锦涛提出的法治“三不”,乃薄熙来案效应。虽然薄熙来案最根本的本质,在于他以民粹主义的风格,直接挑战中共中央权威和中央意识形态,但对他的公开处理则是置于法治层面:贪腐、滥用权力等行为践踏了法律权威。当薄熙来案中“法治”被推至核心位置时,启动司法改革便有了压力和推力。虽然胡锦涛没有直接提“司法独立”,但法治“三不”隐含着司法独立的意涵。中共中央党校学者谢春涛日前也指出,薄熙来案的爆发,将促使中共进一步认识到民主法治的重要性,将会在十八大加以推动。

  其实,面对近些年中国社会不稳定的加剧,中国官方智库学者纷纷建言,在民主仍存在争议的前提下,可以法治先行,以此为社会解压。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主任燕继荣,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杨光斌。前者认为,正是由于法治不彰,公众才高喊民主口号,为自己当家作主。后者在比较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政治发展的词典式次序,提出中国先行“法治民主”的主张。中共高级智库的建言,很可能会影响高层的治理思路和执政方向。

  综上所述,可以乐观预见十八大后,中国新领导层将在司法改革、法律正义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一大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