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日本为何没有彻底反省侵略战争?

http://www.CRNTT.com   2013-01-27 10:36:20  


图说:人们印象中,也许只记得小泉连续参拜靖国神社。但其实,他是一位道歉次数相当多的首相。譬如2001年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后表示“由衷的道歉和哀悼之意”,一周后访问汉城也表示“由衷的反省和道歉”,在2002年的“平壤宣言”和2005年战后60年首相讲话中,他表明“痛切的反省与由衷的道歉”。2002年他发表“平壤宣言”后,谈起对金正日的印象时脱口而出说道,对访问朝鲜“右翼的反对不多嘛”,这“全托参拜靖国神社之福啊”。《朝日新闻》社论部主编若宫启文问他说:“您是考虑到要访问朝鲜才去参拜的吗?”他笑着回答:“不,纯属偶然。”
 
02
什么因素造就日本人的战争观?

  “翌年法则”:在回应国内民族主义诉求和对外和解避免外交关系恶化之间寻求平衡

  长期以来,日本国内右翼保守派别认为和平宪法所倡导的民主主义、和平主义破坏了日本优良传统的一面,难以忍受全盘否定战前日本发展的氛围,但又由于修宪无法如愿以偿,于是采取曲线形式试图回归日本战前传统。日本政客们一方对外有限度承认战争责任避免刺激他国,一边又巧妙回应右翼的民族主义诉求。于是,这就造就了日本对待战争的两重性。 

  这种两重性在首相中曾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曾根曾是中邦正常化的关键人物,始终坚持“应该与中国友好”,他是在日本国会首次承认对华战争有侵略史实的首相,又是第一位参拜靖国神社的首相。中曾根在其自传《天地有情》中说明当时参拜的理由:“国家没有履行对英灵们的承诺,没有尽自己的义务。在麦克阿瑟统治下,这是没有办法的。但是,占领时期已经结束了,总理大臣不管用什么理由都应该正式参拜。……我是参加过战争的人,部下和弟弟都战死了,我应该这样去做。”在参拜前,他发表长篇演说,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话:“时兴潮流是,写出日本坏的方面,写下战前坏的方面,就是认为大功告成了。对此,我表示发对。胜也好,败也罢,都是国家。荣耀和耻辱都是由国民来承受。舍弃屈辱,追求荣耀都是国家,也是国民应有的姿态。必须站在这个立场上评判日本过去的业绩,确立日本的主体性。”

   中曾根的参拜立马就引起中国的激烈反感,第二年,他干脆取消了参拜靖国神社,而自民党右翼立刻反弹。中曾根接受访问时说:“这样做是为了阻止与中国的关系继续恶化。我是按照自民党的意愿去参拜的,但如果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就不能堂堂正正地说英灵们会对此感到高兴了。”1986年9月,在众议院接受质问时,他如此解释:“从确保日本在国家上的声誉来看,有必要向国际社会显示日本作为一个民主主义国家,具有相应的、正确的反省能力。民主主义最强之处是它具有反省能力和抑制能力。我是基于这些考虑处理靖国神社问题的。”

  中曾根可谓把民族主义者的特色演绎得非常透彻。无论“胜败”,无论“荣耀和耻辱”,都是国家民族的事情,换言之,国家民族意味着一切,至高无上,如此一来也就是无所谓对错、正义了,既然没有了正义,那么战争就无所谓侵略,只不过是弱肉强食罢了。不过,中曾根固然是民族主义者,但他清楚作为国家在国际上又必须顾及其他国家,这样才能生存下去。于是,在民族主义和对外寻求和解之间,又不得不选择后者。可以说,民族主义和对外和解看似相互矛盾,但其实互为表里——民族至上,一切都是为了民族的利益。民族主义有着深厚的民众土壤,舆论调查显示,日本国民中约有一般人支持小泉继续参拜靖国神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