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丹东过往60年:见证朝鲜半岛风云

http://www.CRNTT.com   2013-04-14 10:03:20  


 
一湾江水曾载满思念

  在55岁的梁传彬记忆里,60年来,起码从丹东这边来看,局势有日益紧张的趋势。

  他至今还记得,自己20来岁时的1970年代,那时的丹东中朝边境这一带看不到人民军,只有民众。夏天的时候,梁经常在鸭绿江里面游泳,游着游着就到了对岸,“但我不上岸,朝鲜老百姓对我们很友好,只要我们不上岸就没关系,现在随处可见人民军,哪里还敢”。

  等到年岁稍长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梁传彬开始在断桥附近卖点小礼品谋生,那时候鸭绿江中国这边小码头林立,私人经营着很多游船,梁与这些游船主关系良好,经常登上他们的船游玩一番。他回忆,那时候朝鲜也经常有游船载着朝鲜人在鸭绿江上游玩,当两国游船“擦肩而过”的时候,船上的两国人民开始挥手问好,场面非常温馨。

  这已经成了很多丹东人的共同记忆。曾在丹东化纤工作的市民常泽民记得,在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在世的时候,中朝游船会互相贴着对方的江边过去,“朝鲜人看到这边岸上中国人的时候会拼命地朝这边喊,尽管我们听不懂,但能够感受到那种热情”。等到金正日时期,还有一些朝鲜游船在鸭绿江里,但游船后面总是跟着一些汽艇,朝鲜民众也不再喊了。这几年,游船几乎很少看见了。

  在20年前,游船曾是分割在鸭绿江两岸的亲人们相聚的工具。常泽民说,两边的亲戚捎信过去,双方确定时间和交会的游船,到时间登船,远远地见上一面。“两艘船往往还是隔着六七米远,两边的亲人就激动得哭,大声地喊话。不知道这一次之后又要何时再见了。”常泽民曾经亲眼见过以这样方式相会的情形。

30多年的变与不变

  30多年前,朝鲜还曾是常泽民钦慕的对象。

  那时,常泽民远远地从丹东这边望过去,会看见朝鲜游乐园里有一个高高的圆圆的能够转动的大家伙,“丹东当时就没有,后来我知道那个是过山车,1970年代的时候朝鲜就有了。”“在我小时候,丹东甚至只有1路公交车,连2路、3路都还没有。”常泽民说。

  常泽民还羡慕朝鲜人宽敞的住房。他听说朝鲜人能够住到人均6平方米的房子羡慕得不得了,“我们很多都是老少三代,七八口人住在一个屋子里面,十几平方米算是很不错的了,就一个卧室和一个厨房。”

  30多年过去了,常泽民曾经羡慕的对象成了诸多中国赴朝游客用“落后”形容的国家,而丹东则发生了连常泽民都没有想到的巨变。

  “我的感受就是,30多年过去了,朝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从这边看过去,除了几幢新建的二三层小楼,没有任何新的建筑,对面的造纸厂、造船厂还是原来的那个样子,一点变化都没有。”常泽民说。

  梁传彬载着外地客人在滨江路上游玩的时候,喜欢用手给客人指一下丹东的滨江大道,再指一指朝鲜,然后骄傲地说,“你要到晚上再来看,滨江大道的路灯亮起来的时候,更漂亮。”

  在梁的记忆里,滨江路原来是一条土路,最早的时候小码头、小造船厂林立,直到改革开放多年后才开始整治,才有了今天颇具气势的滨江大道。原来毫无吸引力的江边房屋现在成了丹东房价最贵的地区,有的楼盘已经过万元。

  这样的隐喻像极了人们30年前常拿来比较的深圳与香港。时移世易,在1970年代两边建筑相差无几的两个城市,丹东和新义州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深圳和香港起码从建筑上来看,深圳甚至已经要超越香港了。常泽民说,“如果朝鲜真的实现了改革开放,丹东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特区,……发展不下于深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