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中国金融改革为何必须结构先行

http://www.CRNTT.com   2013-08-13 09:23:24  


 
金融业绑架实体经济

  中国需要发展金融经济,但需要一个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经济。不过,从这些年的发展趋势看,金融经济实际上已经开始绑架中国的实体经济。金融经济本来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而现在实体经济服务于金融经济。需要金融服务的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得不到所需要的服务,倒是这些领域的实体经济被金融经济牵着走。中国有人说,实体经济已经成为银行的“提款机”。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是对中国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关系现实的概括。很显然,如果不加以纠正,这种趋势对中国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从现有的金融结构来说,中国的金融经济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国有银行巨大无比,垄断着各个金融领域。中小型银行不发达,其中民营银行更是屈指可数。在实体经济领域,这些年来,人们一直在讨论“国进民退”的问题,但至少民营经济已经变得不可或缺,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金融领域,俨然是国有的天下,民营金融力量极其微弱。国有银行和民营银行之间的高度不均衡,导致了诸多恶果。首先是巨无霸的国有银行很难有变革。中国的金融集团非常类似于美国的华尔街,但改革可能比华尔街还困难。因为在美国,除了华尔街,还存在数量庞大的中小型和微型银行,华尔街发生危机的时候,后者就发挥很大的作用。但在中国,因为中小型银行的微弱,巨大的国有银行一旦发生危机,就没有替代的金融机构。也就是说,较之华尔街,中国的国有银行具有更大的能量来绑架政府和国民经济。这样,中国的金融改革就面临一个巨大的困局。一方面,中国需要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机来促动改革。没有危机就不会有任何改革,只有足够的危机,银行系统才会去做一些有意义的改革。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一样的。但另一方面,庞大的国有银行拥有巨大的能力来转嫁危机,从危机中获得好处,把危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转嫁给其他国民经济部门,尤其是实体经济部门。

  多年来,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在通过各种变相的“量化宽松”来刺激经济的发展。不过,这些年下来,人们已经看到印钞票或者大量的货币供应绝对不是办法,这种办法只能强化大银行的利益,而使得国民经济更加失衡,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之间、大型国有企业和中小型民营企业之间、大型国有银行和中小型银行之间的失衡。实行“量化宽松”,大型国有银行永远会是赢家。这方面,中国国有银行和华尔街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中国的情形更糟糕。中央政府往往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发行大量的货币,问题在于这些钱如何达到社会?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大型国有银行。但是,大型国有银行并没有任何动力把钱传递到真正需要钱的企业,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这就导致了钱的错置(dislocation)。中国的银行一直在搞圈钱运动,一方面承接着来自中央银行的大量的投入,另一方面依靠其庞大的金融实力甚至权力向社会圈钱。这些银行在短时期内做到了世界最大,但它们并没有为社会提供有益的服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