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日本对华焦虑与参拜靖国神社

http://www.CRNTT.com   2013-08-26 08:33:34  


 
  在日本国内,当时由于大多数民众对这个问题关注度不高,政客也没有太大动力去过度炒作和消费这一议题。当时,在满足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方面,右翼政客主要把矛头对准了有可能在经济上赶超的美国,这其中以石原慎太郎的《日本可以说不》反映得最为典型。崛起中的日本,视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和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为民族主义情绪的主要宣泄对象,中国和韩国由于和当时日本的经济差距较大,而没有成为日本国内最吸引眼球的外交议题,相反,在整个1980年代,因为冷战战略需要和经济合作,日本对这两个东亚近邻的态度还相当友好。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下,政客也就不会反覆利用靖国神社问题来赢得选票。

  进入1990年代以后,东亚国际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日本的发展并没有沿着《日本可以说不》一书中的轨迹超越美国,反而陷入了两个“失去的十年”,经济陷入停滞。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韩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与日本差距日渐缩小。尤其是中国崛起的速率,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明显加快,并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率先复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韩的超越引发心理压力

  中国在2000年的时候,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但仅仅过了10年,到2010年的时候,中国的GDP就超过了日本,正式成为世界第二。由于中国年均增长率仍遥遥领先于日本,且“安倍经济学”政策造成了日元大贬,因此短期内中日经济总量的差距仍将进一步扩大,这加深了日本的对华焦虑感。同韩国相比,日本在产业上的优势也在缩小。近年来,韩国三星、现代等品牌的崛起,对日本的电子、汽车等支柱产业,造成了极大的竞争威胁。

  更让日本国民心理难以承受的是,崛起的中国在社会、外交、军事领域都展现出了更为强硬的姿态。在去年的钓鱼岛风波中,中国国内不仅爆发大规模的反日游行,并伴以打砸日本品牌的商品,而且中国方面加强了在钓鱼岛周边领域的军事、行政存在,中国军事预算更是随着国力的提升,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靖国神社、钓鱼岛这些可能引起两个邻国强烈反弹的议题,都可能使日本政治人物在国内政治中得分,政客也可以利用这些涉外议题,重新凝聚本已十分低迷的国民情绪。中韩的反对声浪越高,日本政治人物就可能在国内获得更多的支持。

  靖国神社祭奠的240多万死者中,参与二战中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占了大多数,其中还包括被定罪的甲级战犯,因此任何政要的公开参拜和祭奠,必然引发中国官方和民间的强烈抗议。从政治上讲,今天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合法性,部分来源于对八年抗日战争的重要参与;对于中国民众而言,八年的日本侵略,是中国近现代屈辱史中最难以忘却的伤痛。尽管事隔半个多世纪,但大量的教科书记载、文学和影视作品,以及遍布全国各地的抗日题材纪念馆等,都时刻提醒着中国人勿忘那段耻辱的历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