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重新发现曹植

http://www.CRNTT.com   2013-08-28 12:43:56  


 
  ■ 《洛神赋》之谜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继王位。曹丕称帝之后,对曹植严加防范并几欲加害,广为流传的“七步诗”的故事就足以说明问题。后来,曹丕碍于母后卞氏的压力,只好将曹植数次徙封。221年,30岁曹植被徙封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城),邑八百户;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今山东鄄城县),是年作《野田黄雀行》,这次改封成为曹植一生重要的转折点。222年4月,31岁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

  历史学家钱大昕指出:“鄄城王植以四月戊申封,与任城诸王不同日,且是县王,非郡王,故不在此数。”也就是说,这次曹植被封王与其他兄弟被封的郡王不是一个量级,只是一个“鸡肋”而已。对于这个“鸡肋”,曹植并没有放在心上,这次帝都之行最让他伤心的是皇帝赏赐他的甄夫人的遗物——玉枕。睹物思人,曹植在曹丕的面前就禁不住失声痛哭。

  我们可以推测,工于心计的魏文帝曹丕此时赠玉枕给弟弟曹植无非两个用意:一个是出于好意,让曹植看到甄宓生前所用物品,见物如见人;另一个是别有用心,故意将此物赠与曹植,在他伤口上撒盐。不管是出于何种用心,此举的作用却是让真性情的曹子建因此写就了中国式王子爱情的绝唱——《洛神赋》。对于《洛神赋》还有一说,认为曹植所写《洛神赋》初名《感甄赋》,后来魏明帝曹睿下诏改名为《洛神赋》。

  作为三国时期著名诗人,后世将曹植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三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众多的文人当中,唯一留下千古名篇的只有曹植的《洛神赋》。不仅如此,《洛神赋》还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朵灿烂的奇葩。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汉赋元曲,没有一个人的诗文能像《洛神赋》这样被历代文人推崇。

  ■ 梵呗之祖

  公元229年,38岁曹植徙封东阿王(今聊城市东阿县),这次徙封对曹植的一生影响巨大。到东阿之后,颠沛流离的曹植突然发现,这里不但是一个理想的安身之所,同时也是一个可以使心灵得到栖息的地方。治所旁是鱼山,鱼山不大,也不高,但这座神奇的鱼山不仅与黄河相伴,而且它还是泰山之余脉,也可以说是泰山西部之起点。在遭遇了事业的失败、爱情的失落、亲情的炎凉之后,此时的曹植把精力用在了他所醉心的文学世界里。

  在东阿,曹植每天吟唱自己的诗歌和辞赋,同时,开始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不是英年早逝,这位大才子最终可能会皈依佛门。空谷传音,细浪闻声。在黄河岸边这座孤零零的鱼山上,曹植似乎听到了天籁之音的召唤。正是在这座山上,曹植创立了中国的梵呗音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