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机制面临转型

http://www.CRNTT.com   2014-01-04 09:17:23  


 
  第一、由需求调控向供给政策转型。

  中国长期以来沿用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宏观调控政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历史性的巨大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产能过剩、政府债务风险累积、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等负面影响。

  面对国外经济运行新形势和中国改革发展新要求,在继续有效发挥需求调控政策的同时,要更多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等供给学派政策,逐渐树立供给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地位。供给学派政策的核心理念对应于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现实相当于改革政策。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中,应考虑把统筹推进政府治理与市场化改革的相关举措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要通过深化基础产业等领域的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市场公平有效竞争;通过财税体制改革调整和完善市场准入便利,进一步降低各类创新创业企业的税负,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驱动战略注入新的动力;通过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统筹城乡土地资源环境综合配套改革,促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借鉴中国台湾经验,探索土地入股等资源配置方式,激发市场运行效率和活力;通过国有资本补充社会保障资金,完善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制,创建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应急预算规范化管理体制,激发消费潜力,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当前,尤其要考虑通过财政金融改革,运用债务重整、资产证券化等资本市场创新手段防范并缓解地方财政可持续性风险。

  第二、 注重国内向开放协同转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是注重国内经济改革发展转型的客观现实,有针对性地采取财政金融等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有效促进了中国经济实力发展壮大和国际经济地位的显着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当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面临独立货币政策、相对稳定的汇率、国际资本流动三者不可兼得的“蒙代尔不可能三角”(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国际资本流动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针对当前中国由经济大国转向经济强国的现实需求,我们应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顺势应变,将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思路由简单内向调控模式,转向积极有为的内外协同的新型调控模式。

  首先,鉴于中国汇率机制不够灵活,国际资本流动又是大势所趋,货币金融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受到一定程度制约的现状,进一步深化汇率机制市场化改革,提高汇率变动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敏感度和灵活性,宏观经济政策内外协调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