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调整供给结构为增长注入新动力

http://www.CRNTT.com   2014-01-16 09:54:57  


 
  4.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978年前中国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偏低,发展相对滞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随着国家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逐渐深化,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31407亿元,1979—2012年年均实际增长10.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均实际增长9.5%,批发和零售业年均实际增长10.5%。

  在传统行业持续增长的同时,金融、房地产、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金融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6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8723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2.8%;房地产业由80亿元增加到29006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1.3%。近年来,信息、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增强。

  交通运输设施日益完善。35年来,中国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运输能力不断增强,运输效率不断提高,有力地支撑了各项产业的发展。2012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88.8%,居世界第二位;公路里程424万公里,增长3.8倍;民用航空航线里程328万公里,增长21.0倍;输油(气)管道里程9万公里,增长9.9倍;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66.5亿吨,增长32.5倍,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一些现代化交通运输设施从无到有,增长迅猛。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尚无高速公路,2012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9.6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高速铁路飞速发展,生产出时速高达350公里的动车组,标志着中国铁路运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2年,高铁运营里程达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邮电通信业突飞猛进。35年来,中国邮电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种类不断丰富,推动中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邮政营业网点由1978年的5.0万处扩张到2012年的9.6万处,增长92.6%;邮路总长度由1985年的142万公里提高到586万公里,增长3.1倍;2012年,全国通邮的行政村比重达到99.1%。

  电话普及率由1978年的每百人0.38部提高到2012年的每百人103.10部;移动电话业务从无到有,手机已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奢侈品变为现在的生活必需品,2012年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2.50部,几乎达到了所有成年人人手一部的水平。互联网设施迅猛发展,互联网普及率由2002年的4.6%迅速提高到2012年的42.1%。

  总之,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使供给能力大为增强,供应市场的商品品种、数量增多,质量档次明显提高。市场上吃穿用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品种更加丰富多彩,极大地满足了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文章指出,1.供给与需求要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般而言主,有效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供给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最终需求;二是供给质量不优,影响最终需求;三是供给成本太高,抑制最终需求。从目前情况,国内市场已不存在供给数量不足的问题,主要是商品质量和服务不优以及有些商品价格高抑制消费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最终需求。

  近年来,中国在扩大内需中主要采取了通过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投资需求、通过增加收入提高消费需求、通过消费信贷和消费刺激政策扩大企业和个人的消费需求、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消费预期等措施,这些都对直接扩大国内需求起到了积极效果。

  众所周知,企业和个人有效需求的扩大,最终是要由其供给能力决定的。原因在于虽然需求对供给有重大影响,但各种主体(个人、企业等)的有效需求都取决于其支付能力或购买能力,而支付能力或购买能力取决于其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又取决于其生产率,生产率又取决于其供给能力。

  具体说来,企业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提高能满足市场需要的有效供给能力,即提高竞争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才能赢得客户和市场,才能提高效益和收入,才能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个人也是如此,只有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不断提高能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有效供给能力,即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获得好的工作,取得较高的收入或待遇,才能增加消费和投资需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