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有竞争力的农业是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http://www.CRNTT.com   2014-01-18 10:49:41  


  中评社北京1月18日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获得了长足进步,农产品产量增速远远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今后的任务是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使中国能够以“总量确保、结构可调”的格局,实现开放型的国内农产品市场供需均衡,让农业继续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提供强大支撑。

  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有赖于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光明日报发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文章表示,农业现代化带来农产品价格相对降低,会产生国民实际收入提高的明显效应,并对国民择业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增强国民创新活力。研究表明,食品价格相对越低(恩格尔系数越低),国民在择业时越会受到兴趣偏好的支配,增大职业岗位创新的概率。当职业岗位不被当作“饭碗”,而被看作实现人生追求的平台时,人们在择业时的胆子就大,全社会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就有了动力。一个社会有了这样的内在要素,才可能成为创新型社会。

  中国国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显着低于发达国家,致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长期难以改变。导致这一模式的因素之一是恩格尔系数过高对家庭财务预算的影响:当人们对未来的食品保障充满忧虑时,会以高储蓄作为降低不确定性的应对手段。基本食材价格相对低廉还可减轻政府以食品援助穷人的财政负担,同时增加优化家庭财务预算的正向调节因素。美国的食材价格相对低廉,政府有能力给约1/7的家庭发放食物券,这无疑对美国家庭的财务预算有着极大影响,能够使美国国民的实际福利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提高农业竞争力,使中国农民在整体上由兼业小农转变为职业大农,会让农民成为中产阶级,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分割问题,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小农兼业虽然可以提高收入,但社会经济效率不高。如果农民保持小农状态,在竞争规律的作用下,无论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其收入也不会赶上城市居民。依靠农产品的政府提价与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绝不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长久之计。只有让农民与农业经济充分卷入世界分工体系,才是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可靠基础。

  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对于保持主要立足于国内供应的重要农产品的市场均衡,确保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人口大国,如果重要农产品特别是谷物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会放大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传导效应,加剧国内价格水平的不稳定。如果农产品价格波动过度,即使有国家储备来调节,也会造成财政负担,不利于国民经济整体协调稳定发展。如果重要农产品依赖国际市场,即使供应国不明显使用“制裁”武器,其某种“不配合”的策略就足以给中国经济稳定带来困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