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冯氏喜剧片的没落 | |
http://www.CRNTT.com 2014-01-27 11:43:51 |
写的是平民,用的是知识分子调调——这样的矛盾,冯小刚也知道,只有葛优能并行无碍:“台词看起来很口语,其实有书面语,有成语,只有葛优能没有痕迹地说出来。他最拿手的就是一本正经地去演一件不着调的事、一个不着四六的人,而且让观众觉得态度很诚恳。” 按道理,以葛优如今的地位,被尊称一声“葛爷”那是绰绰有余。但观众一见葛优,立刻咧开嘴,亲亲热热喊一声“葛大爷”。这多出来的一个“大”字,绝非不敬、揶揄。葛大爷的魅力,在戏内,真可谓文武昆乱不挡,冯小刚、陈凯歌、姜文、张艺谋,风格毫不相干的几位大导都视之为爱将;在戏外,更是出了名的心平气和、通情达理。观众眼里的葛优,正像冯小刚第一次见到的葛优:“也不是不热情,但显得很谨慎,你笑他不笑,一副莫衷一是的样子。”——问题是,他不笑,可是你一看到他出场,你就想笑。 遇上这么一位奇人,冯小刚的铁三角才算彻底焊上了。 平民立场尚存否? 冯小刚曾说:“电影有两种:一种是跟观众有仇的,敢花钱买票进来一定让你带走不痛快;另一种是跟观众亲的,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言辞间自信满满。 实际上,除了语言风格,冯氏喜剧最得人心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平民立场。在那个电影还不怎么主动满足老百姓娱乐口味的年代,冯氏市民喜剧适时出现,两者一拍即合。一直以来,冯氏电影最大的底气来自于票房,换言之,人民。 冯小刚不止一次提到自己最反感“精英主义”:“听到这两个字我就觉得恶心,完全是纳粹主义的翻版。我也很反感那些公然声称自己是服务所谓‘高端人群’的媒体,把势利眼当目光,还以为自己站在社会的前沿了。谁要是觉得自己的精神比别人高贵,我就送他俩字:可笑。”还引用王朔的话来加大抨击力度:“中国人本来就穷,身上的虱子还分三六九等。” 取消阶层文化差异,这曾为他赢得不少民心。 在2008年初《集结号》上映时,冯小刚曾接受央视采访,提及一部电影,叫《贵族》——正是如今《私人订制》的原型。当时他对《贵族》这部电影的描述是:将把社会新富阶层作为调侃对象:“现在中国出现了很多新富,应该说已经有了一个新富阶层了,但是我们更多的人呢,还是生活过得不那么宽裕的大众阶层。大众阶层一定是有一种欲望,就是尽管我日子没你过得好,但是我很愿意看到有一部电影能够开你们的玩笑,能够让这些有钱人变得有点狼狈……从经济上来说我应该可以给归在生活富裕的这一类,但是我的心是跟最多的那些人群在一块。我还是要拍讽刺喜剧,但是我也只能选择报复的可能性最小的这群人——你开汽车,那有一蹬三轮的给你蹭了刮了,你说得得,大爷您走您的,你不会跟他一般见识。我们站在蹬三轮的立场上,拿有钱人开开心,有钱人看着也是一乐。” 冯小刚自称喜欢伍迪·艾伦的电影,喜欢讽刺那些自命不凡、自认为比其他人高一等的人。但伍迪·艾伦难道不也是个典型的充满了知识分子优越感的导演?就像冯小刚,站在平民立场讽刺新富的同时,其实也很清楚平民的劣根性,更清楚自己的电影与其说是讽刺富贵、倒不如说是给平民打一剂自我安慰的麻药。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