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信托产品刚性兑付制约A股市场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14-03-09 09:25:49  


  中评社北京3月9日讯/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看,决策层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寄予厚望,但现实中A股市场表现却难令人满意。刚刚过去的2013年,全球主要股市都创新高,而中国蓝筹股的估值却创新低。

  中国证券报发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文章表示,中国股市的异常表现必有其内在机理。妨碍股市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信托产品的刚性兑付潜规则。

  影子银行规模超过股市

  文章称,如果将时间拨回2009年,把信托市场与股市联系起来似乎有些天方夜谭。2009年的信托市场只有几千亿元的规模,而当时的股市市值近30万亿元,二者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当时的信托市场规模只相当于中信证券的股票市值。因此,2009年之前的信托市场对股市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而2009年后的情形出现了大逆转,信托总规模迅速扩张,连续几年以超过50%以上的速度增长,截至2013年底的规模已经超过了10万亿元,已经相当于股市总市值的一半,与股市的实际流通市值旗鼓相当,股市不能再忽视信托的存在。

  与信托市场类似的还有银行的各种理财产品市场等“影子银行”。根据有关权威部门的数据,包括信托在内的全部“影子银行”融资规模已经达到30万亿元。“影子银行”仅经过5年的扩张,其规模已经超过了股市。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包括信托在内的各类影子银行迅速崛起,而股市却一蹶不振,由直观感觉看,二者之间似乎存在“跷跷板”的关系。

  推高无风险收益率

  文章指出,从金融资产定价的内在逻辑分析,信托及其他影子银行的快速膨胀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导致股市估值水平降低。正常状态下,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会高于国债的收益率,因为信托产品的违约风险高于国债,如果我们把国债收益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高于国债收益率的部分就是风险溢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各级监管机构开始形成“底线思维”,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或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每当出现涉及金额较大的金融违约行为,有关监管部门总是习惯性地采取措施让违约事件不发生,有的甚至拿纳税人的资金来填补债务窟窿。按照此监管思维,各类信托产品必须保持刚性兑付。

  无违约的信托市场扭曲了资金价格,导致了资源错配。当监管者要求信托公司保持刚性兑付,就给市场传导了错误信号,即信托产品高收益而无风险。当信托规模很小的时候,这样的潜规则对金融市场的定价影响不大,但信托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元的背景下,信托产品的刚性兑付实际上推高了整个金融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在2010年之前,中国10年期限的国债收益率一直在4%以下,一年期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是3%,即金融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大约在3%-4%左右。但2010年后信托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大规模扩张,这些产品的收益率都在6%以上,有些产品的收益率甚至常超过10%,因为它们都存在刚性兑付的假设前提,使得该收益率成为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