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不可简单以经济增速论就业

http://www.CRNTT.com   2014-03-20 09:06:37  


 
  促进就业需防三个倾向

  文章表示,一要防止简单套用经济增速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今年1-2月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增速5年来最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年来最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年来最低。可以预计,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很可能低于7.5%。这一增速是不是就一定影响就业呢?不一定。因为中国经济正处在换挡减速期和转型升级期,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还不稳定。随着中国经济基数不断增加,不同年份之间的增速含义大不相同。据测算,2013年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容纳就业人数,已经相当于2007年的两倍。正因为如此,近两年经济增速下了一个台阶,但就业人数却连续4年走高。可见还固守上世纪90年代形成的两者关系的经验是不妥的。

  就业与GDP增速比不如单位GDP容纳就业人数指标更有效。如果用就业和增速比似乎波动很大,但如果扣除2003-2006年集中发展重化工业、2009-2011年刺激政策应对危机等特殊情况,近10年来,亿元GDP容纳新增就业约230-300人,目前仍相对稳定,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总体格局看,后者更适合作为合理就业的判断指标。

  二要防止中央政策执行中打折扣。很多改革比如简政放权,主要是中央政府推出的改革举措,而企业直接接触的基层政府,是否能完全落实中央精神还需观察。如果将企业登记数增长分为临时性增长和趋势性增长,前者可能包含市场在乐观预期下的冲动因素,后者才是政策见效的证据。因此,如果后续企业注册数据和就业数据放缓,就可能反映政策落实中存在问题。其他类似政策也一样,都要防止“歪嘴和尚把好经念歪”的尴尬。

  三是防止就业统计数据失真。目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是指新就业人数减去因退休、伤亡等自然原因造成的减员人数。理论上,这一指标能够较好反映全年净增加的就业岗位数。但是,随着唯GDP论的淡化,越来越多的声音转向了就业,当一个指标成了各界关注重心时,就不能排除其失真的可能性。另外,这一指标无法反应临时性就业等内部结构,因而难以判断就业质量的高低。

  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就业

  文章认为,经济增长能够带来就业增加是经济规律,但当前在中国,重要的不是增长,而是靠什么推动的增长;重要的不是就业简单增加,而是高质量的就业净增加。继续靠增加政府投资和垄断行业的增长拉动就业不仅是低效的,也是无益的,只有依靠改革激发活力基础上实现的增长,才是内生的可持续的,也才是民生的根本改善和经济竞争力的提升。

  持续推进改革带动增长和就业。当前不应在GDP增速上纠结,而应在社会总体稳定大局下,加快推进“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能力”的改革。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实施更加稳定规范的税费制度,降低企业创设和经营的交易成本。建立健全商品和要素市场体系,除自然垄断性质的行业和环节都应该打破垄断,给予民营资本公平竞争的市场地位。改革户籍和社保等制度,消除人才资源流动障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城市创业就业。运用财税支持、投资引导、政策性金融服务、小额贷款担保等手段,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型企业提供良好经营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