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提高对转型期银行信贷质量下降的容忍度

http://www.CRNTT.com   2014-07-02 09:24:38  


  中评社北京7月2日讯/今年以来,浙苏鲁粤等地方的银行不良贷款数额以及不良率都在持续上升,其中地方法人银行首当其冲,并且还有向全国蔓延的势头。一些专家学者为此呼吁管理层或决策层对此应高度警惕。

  上海证券报发表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王勇文章认为,在经济转型关键时期,可适当提高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的容忍度。

  国际经验显示,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呈现周期性波动之势,并且与宏观经济周期有较强正向相关性。经济上行周期,信贷规模顺周期扩张行为形成“涨潮效应”,却对日后银行资产质量造成很大压力;一旦经济进入下行周期,“落潮效应”显现,银行信贷资产价格迅速自高位回落往往成为资产质量下降甚至恶化的导火索,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是最典型的情形,波及面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目前,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下行周期,不过,并不是像西方国家那样从繁荣到危机那种“过山车”似的周期性调整,而是通过主动引导经济换挡,促使增速适度放缓,同时,加强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转型、调整期,银行信贷资产规模和结构自然都要有适应性的调整,此时信贷资产质量下降,是符合经济金融周期规律的正常现象。换言之,这个特殊时期非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时时达标,处处达标,甚至不断向上,是不现实的。

  文章表示,当然,“潮水效应”的影响力也不可忽视。也正是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有些商业银行处理不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不能有效把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急功近利,违规进行金融同业、影子银行、房地产融资等不规范经营,在获得短期高收益的同时,也聚集了各种金融风险,形成各种不良贷款。同时,由于贷款投向有色金属、船舶制造、钢铁、钢贸、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形成不良贷款。经权威部门梳理全国13个省市已经公布的一季度银行数据,除广东没有披露具体数据外,江苏、山东、浙江三个经济大省,是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地,一季度三省新增不良贷款超过225亿元,占同期全国新增不良贷款四成以上。与此同时,不良贷款还出现了扩散迹象。除河北等少数省份外,多数地区不良贷款在不同程度地上升,部分地区一季度新增不良贷款已超过去年的一半。一季度末,浙江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96.7亿元;不良贷款率1.91%,比年初提高0.08个百分点。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