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中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症结何在? | |
http://www.CRNTT.com 2014-09-03 00:18:59 |
(二)实际运作中“立法院”政治生态对行政权的制衡 1、国民党内部博弈影响条例推动 马英九为了解决党政协调问题,虽于当选“总统”不久兼任党主席,但面对“立法院长”王金平纵横蓝绿、左右“立法院”运作与议案审查,仍然显得难以发挥执政及“立法院”席次优势。特别是党团协商制度的存在,进一步放大了王金平的政治影响力。根据“立法院”议事规则,在法案审查过程中,得举行公听会或进行党团协商。党团协商会议由院长、副院长及各党团负责人或党鞭出席参加,并由院长主持。协商达成共识后,应即签名做成协商结论,并经各党团负责人签名,于院会宣读后,列入纪录,刊登公报。对协商结论,经院会同意后,出席委员不得反对,即党团协商结论对各党“立委”都具约束性。“立法院”院长及各党党鞭在其中权力较大,其他“立法委员”需要遵从党团决定。目前“立法院”的实际情况是,党团协商已从可选项演变为几乎是必选项,每逢蓝绿争执不下的重要议题,多要进行党团协商。王金平作为党团协商最主要的发起者、协调者,乃至最后的拍板者,其影响力举足轻重。这就造成了马英九虽身兼国民党主席,但“马鞭却挥不进立法院”,无法充分发挥国民党的“立委”席次优势。马王双方的芥蒂因“服贸协议”迟迟难以过关等或明或暗的矛盾进一步加深,终于在2013年爆发“关说案”风波,马王关系裂痕再次加深。由于王金平并未因“关说案”丧失“立法院长”职务,而马英九却进一步将自己置于王的对立面,在缺少王金平支持下,马当局意图推动的包括“服贸协议”、“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在内的各项法案自然更加困难重重。 而一旦协商不成,国民党企图依仗席次优势强行排案表决时,民进党等反对党就以肢体暴力的方式阻碍议事程序正常进行。而本应负责维持议场秩序责任的王金平,却从未以动用警察权等方式来阻止民进党的上述暴力行为。这又导致了张庆忠的强行表决行为,为民进党及其他反服贸团体发起抗争留下了把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出台后,围绕其的争议不断,如民进党及学运团体要求先立法再审服贸,而马当局希望同步进行,王金平在出面安抚占据“立法院”的学生时,也抛出与执政当局不一致的方案。在国民党内部争议难平之下,该协议草案的通过自然会更加纷繁复杂,困难重重。 2、民进党刻意杯葛为国民党制造难题 在民进党等反对派压力下,马当局被迫接受制定“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的要求,并在过程中不断退让,先是陷入民进党设定的围绕法案版本、程序而引发的杯葛战中,后又定调表示王金平的“先立法、再协商”主张与当局“同步审查”立场并不冲突,形同将“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能否通过与“服贸协议”的命运绑在一起。国民党当局一步步陷入被动局面,与民进党的杯葛策略有很大关联。民进党“立委”席次虽然只有40席,不及国民党的65席,但其利用明暗规则,达到了防止国民党主导“立法院”议程的效果。其主要手段包括,一是提出反对意见后,通过党团协商等方式与国民党寻求妥协,争取实现政治目的。二是以争夺排案权等方式合理利用程序规定,或升级为肢体暴力等手段,干扰相关法案通过。三是利用国民党内部矛盾,特别是马王之间的微妙关系,达到自身目的。四是借助民意,乃至煽动社会运动,对国民党施加压力,杯葛相关议案。 结语 未来“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即使通过,以“行政院版”为基础的可能性最大。据其内容判断,该案难以对两岸关系造成实质性负面影响,但目前民进党以其为工具,已经阻滞了“服贸协议”及两岸后续协商的步伐。若国民党想要加快两岸协议通过的步伐,其当务之急应是化解党内争议、理顺各方关系,以更加团结的形象推动政策目标实现。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