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新中装的寓意 | |
http://www.CRNTT.com 2014-11-20 12:06:47 |
宋锦涅盘记 近段时间,吴建华经营的鼎盛丝绸因为“新中装”提供了一种核心面料—宋锦而名满天下,也为宋锦未来的命运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从历史上看,宋锦是一种汉族的传统丝绸,因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而被称为“锦绣之冠”,又因产地主要在苏州一带,称作“苏州宋锦”。宋锦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锦。 然而,值得回味的是,一鸣惊人的宋锦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一直安静地躺在博物馆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宋锦一度面临“人亡技消”的窘境。甚至如今,在宋锦的传统产地苏州,能够批量生产宋锦的企业只剩下三四家。 在2011年之前,和很多人一样,吴建华并未听说过宋锦,即便他已在丝绸行业摸爬滚打了20余年。 彼时,全国的制造行业都在呼吁转型升级。专注于面料生产的吴建华希望转型开发丝绸产品,成立自己的品牌。他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合作,为高级VIP生产专用礼品。其间,吴建华面对一个“考题”:国航方面透露,他们想要一个“既融合中国文化元素,又时尚、实用”的礼品。 正当吴建华迷茫时,他看到一篇报道,大意是说宋锦的传承人、苏州丝绸博物馆创始人钱小萍向有关部门写了一封信,反映宋锦复兴面临的尴尬处境。 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丁怀进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苏州曾有一家织锦厂,后改名苏州织锦厂,一直经营到上世纪90年代。这个工厂不仅织造宋锦,还生产长毛绒挂毯等织品,远销波斯湾、伊朗等地。 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字画装裱市场逐渐萎缩,长毛绒挂毯的订单也大幅下降,但织造成本却不断上涨。最终,苏州织锦厂停产改制,至2004年,企业倒闭,技术人员被遣散,技术档案和资料散失。 与此同时,2003年10月,文化部启动“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并公布首批10个试点项目。次年4月,试点名单上增加30项工程,其中包括综合性试点3个,江苏省苏州市榜上有名。 时代周报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被列为第二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城市后,苏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2004年5月,颁布《苏州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办法》。这是全国地级市中第一部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政府规章。 同年同月,苏州市文广局、财政局还联合发布《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苏州市综合性试点总体实施方案》。2006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年后,经文化部确认,苏州丝绸博物馆的创始人钱小萍被评为宋锦制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 2012年初,72岁的钱小萍曾给时任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写信。信中写道:“苏州宋锦,尽管近几年得到了文化部、市文化局和市劳动人事局等有关部门的扶持,已稍有起色。……但由于缺乏资金和场地,至今无法形成研、产、展、销相结合的宋锦文化传承基地。” 钱小萍的信让吴建华萌生兴趣。而巧合的是,此前,2009年,苏州东吴丝织厂资金链断裂,吴建华收购了这家企业所有的库存和样品,并将核心团队收编。 “团队里有不少40多岁的老技术员,热爱丝绸,也做了一辈子丝绸。如果转行改业,他们一则不愿,二则很难适应。”吴建华说。 “我当时仔细思考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宋锦的特点。这种传统瑰宝的潜在市场价值其实很大,但因为没被充分挖掘,所以只能尴尬地躺在博物馆里。” 吴建华认为,保护宋锦不能只是让它进博物馆,而是要让这古老的东西,结合时尚的设计,进入寻常的百姓人家,让消费者使用并感受到它的优异之处。如此,宋锦的生命力才会越来越强。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