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 |
北京专家:中美有曲折 中日未失控 | |
http://www.CRNTT.com 2014-12-15 00:17:55 |
中日对抗进一步升级 但没有全面失控 今年7月,安倍内阁解禁日本的集体自卫权,更加激化了已十分严重的中日对抗。这是2012年9月野田内阁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持续对抗的进一步升级。实际上,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中日关系就步入逐渐下行的轨道。虽然在某些时候,例如2009年到2010年民主党的鸠山内阁时期,中日关系曾有短暂回升,但总体上一直处于不断下滑状态。2012年12月安倍再次出任首相后,中日关系更是迅速走向了严重对抗。安倍再次执政后的中日关系全面严重恶化,与之前的中日关系恶化很不相同。之前,都是单个、具体问题的严重冲突,导致中日关系恶化,所以,尽管中日关系恶化,但还可以保持“政冷经热”局面。例如,2001年到2006年的小泉首相坚持每年参拜靖国神社,以及2012年9月的野田首先宣布钓鱼岛“国有化”,都是这种状况。但安倍第二次执政后,中日发生了全面对抗,钓鱼岛争端进一步激化、参拜靖国神社、推翻关于慰安妇问题的原有认识、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以及解禁集体自卫权等等。所以,当前中日关系的恶化,已经达到全面的战略性对抗程度,已形成“政冷经冷”的局面,陷于中日建交以来的最低水准。但是,中日关系没有、也不会全面失控。 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在中日两国的国内条件下,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形势下,中日战争不会也不可能发生。中日关系持续下行的深层次原因是,在中国持续发展、不断强大,日本的发展却长期停滞的背景下,日本日益把中国视为谋求亚太地区领导者的主要竞争对手,而对中国日益明显地不友好;最直接原因则是,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存在的日本社会右倾化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以国家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为特征的日本右翼势力明显强大,已成为左右日本政坛的力量。特别在九十年代中后期以后,成为“正常国家”已经是日本右翼势力的基本政治诉求,并且对日本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安倍是日本右翼势力的主要成员,在其第二次执政后,正是以成为“正常国家”为主轴,大力推进其否定日本战争罪责,企图推翻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政策。安倍的政策必然,事实上也已经引发了与中国全面、激烈的战略性对抗。 此外,今年以来,美国奥巴马政府对安倍内阁言行的明显偏袒、支持,也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安倍内阁。今年4月,奥巴马访日时明确宣称,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钓鱼岛,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公开对这一问题表态,是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对日本的明确支持;今年7月安倍内阁宣布解禁日本的“集体自卫权”后,美国国务卿和国防部长都明确表示欢迎。此外,美国还采取一些行动强化美日军事同盟,包括扩大美日联合军演,增派驻日新式武器装备等。尽管美国采取上述行动,完全出于美国的战略考虑和现实需要,是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日益明显地力不从心,日益需要日本支持,因而对于安倍的明确有力支持。这是今年上半年安倍内阁密集出台相关政策,而且态度格外强硬的最主要外部支撑因素。 安倍第二次执政以来,特别在今年上半年,其频繁出访已成为日本外交的重要特点。安倍频繁出访的目的是,表现并兜售其所谓的“积极的和平主义”外交政策。但安倍否定日本战争罪责、企图推翻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政策,导致中日对抗升级,韩日对立升级,清楚显示了日本的政策已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不安定因素。但是迄今没有安倍可能改变其既定政策任何迹象,相反却通过“综合火力演习”等行动,再次显示了坚持、强化这些政策的态度。实际上,安倍的个人因素固然对形成当前的中日对抗有重要影响,但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日本日益视中国为争取亚太地区主要竞争对手的认识,以及日本社会日益明显右倾化,国家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才是真正深层次难以改变的影响因素。所以,即使日本再次政权更迭,安倍再次失去执政地位,中日对抗也难有明显缓解,更不可能出现中日关系改善的重大改变。未来很长时期中,中日关系都将在低水准上徘徊。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