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货币政策换挡调控应更重视防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15-01-15 09:00:28  


  中评社北京1月15日讯/近日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4年第四季度例会指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张忱文章称,对松紧适度、稳健应当如何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目标可分为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中,由于就业压力较大,货币政策有明显的逆周期操作特征,更重增长,以保就业,并兼顾其他目标。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之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增长与物价等矛盾缓解,有可能实现中高速增长、较高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的组合,货币政策更注重金融稳定和预防风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升。纵观2014年的货币政策,这种思路的调整逐渐清晰。

  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退、服务业占比提升,即使经济中速增长,就业也无大碍;产能过剩、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压低了通胀;同时,国际收支日趋平衡。也就是说,通胀与就业、通胀与增长的矛盾,增长与国际收支的矛盾,在新常态下并不突出,这为货币政策更加重视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留出空间。

  文章分析,从表面上看,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风险主要来自负债率较高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两高一低”产业,以及与之相关银行不良资产等等。但深层次来看,相关风险来自旧的增长模式与经济结构。

  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时容易偏重发力求速度,即使仓促间有些踉跄,问题也不大;而“下山”时,速度把控当然重要,但掌握平衡也绝对不可忽视,“上山”时为了赶路而积累的疲劳、伤痛,在“下山”时成了隐忧。把握好风险,才能掌控好平衡,经济才能行稳致远,否则就贻害无穷。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2008年之前,美国信贷和房地产行业的过快膨胀,导致坏账和高杠杆风险因素大量累积,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由此看来,调控的思路转向更注重风险防控确有必要。

  从货币政策过去一年的实践来看,在工具的使用上开始更加重视防风险。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实施定向降准、MLF、PSL等创新型、结构性的调控手段,在保持总体流动性适度的同时,努力引导资金投向需要支持的领域,避免更多资金流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已积聚了较大风险的部门,稳定存量风险规模的同时,又避免在适度宽松的同时避免增量风险快速上升。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