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一个老美眼中的中国城镇化洪流

http://www.CRNTT.com   2015-03-12 11:58:09  


 
  时代周报:目前,中国正在召开两会。这十几年来,有关农村城镇化和土地改革一直是中国政府最为关心的话题。在你看来,大荒地村是否能称作这两个方面改革的样本?

  迈克尔·麦尔:在大荒地村,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它实行城镇化的成果—道路修缮得更好,新建的学校,快速的互联网速,以及新建的公寓楼,如果农民愿意放弃自己的土地并允许种植水稻,他们就可以搬入公寓居住。至于土地改革,他们已经有了非常强的食品安全和对抗污染、注重环保的意识,但除了将自己家的土地租赁给东福米业,他们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他们土地的所有权长达30年,在此期间不可以买卖,因为这样就违法了。但同时他们也无法将土地抵押给银行获取资金,用于买机器或者种子之类。这就是为何企业在其中具有相当的优势:企业可以通过融资扩大规模,而个体的农民无法与企业的这种模式相抗衡,一没资金,二没先进的工具。

  时代周报:土地改革是中国农村城镇化绕不开的话题。不久前,太仓市农民仇永兴用2897亩农田经营权作抵押,得到了3000万元贷款,成为苏州农村土地贷款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荒地村的村民们对土地持有何种态度?是放弃土地住进楼房的人多,还是固守土地的人多?

  迈克尔·麦尔:这主要还是代际差异,就像老北京胡同一样。在大荒地村,老年人更倾向于在田里耕作,而他们的孩子一代往往更愿意搬到城里居住,或者至少不干农活。事实上,我从来没见过孩子那一代的人干农活,他们的父母也并不希望子女再重蹈覆辙—他们应该上学,上大学,然后找一份白领的工作。

  时代周报:费孝通评价中国农民很“土”,你认为他的这个描述很准。为什么?在经济富裕的大荒地村,农民纷纷放弃土地住进了楼房,费孝通的这个评价还说得通吗?

  迈克尔·麦尔:农民就算在村里盖了座宫殿,也还是农民的味儿。我觉得费孝通这个描述非常准,即便是当下。而且说“土”不是贬义,是赞美。没有那一代人开垦农田、辛勤劳作,哪里有中国如此发展、繁荣的今天?

写作“陌生”的中国

  时代周报:你的太太如何评价《东北游记》这本书?

  迈克尔·麦尔:就跟美国人坚信政教分离一样,在我们家,关于工作也有一个分离:我太太是位律师,我从来不评价她的律师工作,而她也不会来评价我的作家工作。我相信只要我写作的内容忠于那些被描绘的人们,她就一定会认同。

  时代周报:你说还想写一部有关中国南方的书,为此还要学习广东话,这个计划目前进行到了哪一步?有关中国南方,你最想知道的东西是什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