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短期经济运行已在筑底企稳

http://www.CRNTT.com   2015-06-17 06:56:50  


  中评社北京6月17日电/如果说房地产市场大幅下行是2014年增长压力的主要因素,那么地方政府需求和消费的减弱则是2015年增长下行的首要动力。房地产行业对经济增长持续的负面效应在下半年可能发生改变,转为中性甚至正面的作用。

  中国证券报发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文章表示,将上证综指、居民消费总额同比(滞后一个季度)和GDP同比增速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2000年之后,股指与居民消费和经济总量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尤其2004年之后,股指波动产生的财富效应在三个月之后的消费上都有所体现。

  当前实际利率水平依然较高,以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减去PPI同比涨幅来衡量实际贷款利率,目前为9.7%,属历史较高水平。随着三次降息推动银行贷款利率下行效应的持续显现,以及PPI负值的逐步收窄,下半年实际利率水平将会明显下降。目前贷款基准利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可以判断本轮降息已近尾声。从配合地方政府发债的角度考虑,央行年内可能会再下调1-2次存款准备金率,以保持市场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现状。

  文章称,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中高速增长,增速持续回落,世人瞩目。201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0%,比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经季调的经济环比增速1.3%,比2014年第四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当前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并创出新低,主因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疲弱,其中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大幅回落;制造业和工业产能过剩持续处在调整过程之中,局部通缩效应还在显现;由于制度变革、收入增长明显放缓和债务负担较重等种种原因,地方政府消费能力和所主导的需求大幅减弱。供给端和需求端两方面的共同作用给经济增长带来了持续增大的下行压力。如果说房地产市场大幅下行是2014年增长压力的主要因素,那么地方政府需求和消费的减弱则是2015年增长下行的首要动力。当前,在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和潜在增长能力共同影响下,短期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正在逐步累积,并将相互融合,共同推动增长筑底企稳。这些因素包括从短期着眼的需求和市场方面、从中长期着眼的改革和战略方面以及宏观调控政策方面。

  文章分析,今年3至5月,出口连续三个月同比负增长,但降幅在收窄,出口形势正在好转。中国外贸正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15年5月出口1907.52亿美元,环比增长8.2%,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3.9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实现7.8%的中高速增长,对欧盟、日本、东盟、中国香港的出口跌幅都连续2个月收窄。加工贸易负增长,一般贸易正增长,贸易结构改善。去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扶持外贸的政策;四季度后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一轮贬值过程,也是推动出口好转的积极因素之一。未来,美国经济有望继续温和复苏之势,带动外需小幅回暖。中韩自贸协定将完成签署、与澳大利亚等经济体自贸协定谈判推进;多方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23个沿线国家设立了77个境外经贸合作区,都将有利于推动未来出口发展。下半年出口有可能实现中低速增长,今年净出口可能会对GDP增长形成小幅正的拉动。

  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明显回升,对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下行压力起到了一定的对冲作用。在前期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促进下,一季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达到22.8%,比去年同期高了两个百分点。但4月以来又明显放缓,1-5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降为18.7%,说明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仍不稳定。未来,稳增长政策仍将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巨大的空间。今年将继续加大对棚户区改造、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并通过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共同建设。其中,仅铁路和重大水利工程就将实现两个8000亿元以上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下降,缓解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行的压力,对经济企稳起到积极作用。

  就业保持平稳增长,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速提升,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筑底企稳的重要支点。由于创业型就业增加和服务业平稳发展,去年底以来就业形势大体稳定。2015年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20万人,与2014年相当;5月城镇居民失业率为5.1%,比4月微降0.05%,总体平稳。就业形势稳定支持了居民收入平稳增长。虽然一季度GDP增速比去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但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照可比价格同比增长8.1%,高于GDP增速。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7%与GDP增速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上升将带动消费增长。一方面,食品、衣着、日用品类等传统日用消费品将继续稳定增长态势;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健康教育、家政养老以及各种服务消费等新型消费市场正在持续发展,推动消费市场加快转型,新型消费模式将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热点。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较上月上升0.1%。

  5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69元/平方米,环比由跌转涨,上涨0.45%。同比下跌3.73%,但跌幅较上月收窄0.73个百分点。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价为1914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99%,涨幅较上月扩大0.87个百分点;同比仍下跌,但跌幅收窄1.13个百分点,至2.33%。“330新政”涉及房贷首付比例和营业税下调等内容,在信贷、税收、取消限购和降息降准等政策的综合刺激下,未来房市成交量可能继续回升。随着房地产销售面积的回升,相关的消费产品行业,如家电、装潢、建材等产品消费将回暖。随着楼市销售回暖带动商品房库存压力的释放,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拿地需求将明显回升,三季度后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止跌企稳。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经历前下后稳的走势,不排除下半年回升至6-8%区间的可能。房地产行业对经济增长持续的负面效应在下半年可能发生改变,转为中性甚至正面的作用。

  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可能拉动一轮企业补库存过程。大宗商品价格是企业增减库存的重要影响因素。买涨不买跌是市场短期波动的重要规律。2014年,大宗商品价格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下滑,企业去库存倾向明显。而今年年初至今,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停止下跌,有企稳小幅回升的迹象。大宗商品价格的企稳并小幅回升有助于推动企业补库存过程。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宗商品多为企业生产所用原材料,企业出于节约成本考虑,将进行原材料补库存活动,以免后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成本上行的风险。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升将传导至产成品价格的回稳,PPI下行压力可能收缩;企业将加大投资力度,提高产量。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企业将进入一个至少是短期的补库存阶段。企业的这种补库存行为将对需求扩张带来阶段性的明显拉动。

  股市上涨有助于拉动总需求。近十多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日益明显。将上证综指、居民消费总额同比(滞后一个季度)和GDP同比增速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2000年之后,股指与居民消费和经济总量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尤其2004年之后,股指波动产生的财富效应在三个月之后的消费上都有所体现。当前,中国股市上涨趋势明显。股指的上涨,一方面体现为居民的财富效应,即导致居民的资产价值上升,从而刺激居民消费和投资;另一方面则有利于企业的直接融资,股市上行期内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热情度较高,上市企业通过IPO或增发渠道进行融资较为便利,融资成本相对较低。截止到2015年5月,中国境内资本市场共有147家企业进行了IPO,融资总额达到约848.2亿元。证监会将加快IPO企业审核,预计A股市场全年将有超过200宗以上IPO交易,全年融资金额超过1500亿元。与此同时,市值的增加有利于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以及开展收购兼并活动。而财富效应带来的居民消费增加将直接拉动需求扩张,尤其是居民在财富效应和政策宽松下,将有可能选择购置房产,这又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这种效应目前正在显现。而房地产市场企稳又将拉动与地产相关联行业的增长,由此产生一系列联动效应。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