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当前经济运行四大难题待解

http://www.CRNTT.com   2016-03-03 07:48:21  


一季度中国经济将继续趋缓,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态势并没有超出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判断,建议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评社北京3月3日电/进入2016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隐性失业显性化,汇率贬值和股市波动风险上升。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剧烈,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价格在波动中下滑明显,世界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也明显增加。国际国内影响因素叠加,一季度中国经济将继续趋缓,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态势并没有超出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判断,建议在继续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增速或进一步回落

  中国证券报发表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祝宝良、牛犁、闫敏文章分析,2015年GDP增长6.9%,增速比2014年下降0.4个百分点,创1990年以来最低年度增幅。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仍然延续趋缓走势,预计GDP增速在投资减速、工业下滑、实体经济不振、金融业减速的影响下,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6.5%左右,尚不会出现“硬着陆”和全局性系统性风险。

  第一,三次产业走势进一步分化。农业增长基本稳定。粮食生产连续获得“十二连增”后,国内粮食供给水平明显提升,与此同时,粮食进口量与存储量均达到历史高位,预计一季度第一产业仍将延续高起点基础上的平稳增长形势。

  工业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受制于内外需疲弱、产能过剩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工业增速从2014年8%左右的平台震荡滑落至2015年的6%左右。一季度,由于能源原材料企业大面积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总体上难以消化、外部需求改善程度有限、一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业生产进一步萎缩。先进制造、医药生物 、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增长较快,但总体占比较低,尚不能对工业增长发挥有力的支持作用。初步判断,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将下滑至5.6%左右。

  金融业放缓影响服务业发展。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7%,比2014年上升7.1个百分点。一季度,伴随社会消费转型升级,旅游休闲、养老康健 、文化娱乐、科技研发、信息消费等服务业可能将进一步扩容,推动第三产业持续发展。但是由于股票市场遇冷,汇率市场大幅波动,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减弱。初步预计金融业将增长8.5%左右,增幅同比放缓7.4个百分点,将下拉一季度GDP增速减慢0.5个百分点。

  第二,三大需求难以明显改善。投资增速继续下滑。2016年一季度,预计投资增速在产能过剩、企业成本偏高、社会预期悲观等因素影响下将延续减速慢行走势。一是投资资金来源不足,中央财政收支趋紧,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偿债规模滚动扩大,土地收入、融资平台等传统政府资金渠道受到抑制,真正意义上的PPP模式实质性进展远远低于预期,中央可调用的引导性建设资金规模相对有限,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基建投资增长。二是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各类要素成本攀升、投资环境存在缺陷等因素影响企业投资意愿并导致金融机构惜贷慎贷,民间投资动力减弱。三是库存偏大导致房地产投资由正转负,产能过剩导致制造业投资下滑。初步预计,一季度投资增速将回落至9.0%左右。

  消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稳定器作用。一是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GDP,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提高,消费基础比较稳固。二是“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金融”等应用加快推进,明显提高了居民消费的便捷程度,激发了之前由于消费支付环境欠佳而不能释放的消费潜力。但是,消费需求与供给结构不匹配,消费品有效供给不足问题明显,适合中产阶级与新生代消费者的高品质、个性化商品供给不足,养老、健康、旅游休闲等产业受体制机制因素制约发展较慢,不利于潜在消费能力释放。初步预计,一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

  外部需求增长动力不足。2015年进出口总值39586亿美元,同比下降8.0%,为2009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今年一季度,世界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外部需求依然相对疲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预期效应会带来一定的贸易转移,贸易保护主义始终存在。与此同时,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以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等因素有助于稳定外贸增长。初步预计,按照美元价计算,进口将下降15.2%左右,出口将下降9.0%左右。

  第三,物价水平仍处低位。从居民消费价格来看,劳动力成本呈现出刚性上涨态势,服务价格稳中趋升;肉禽和蔬菜等食品价格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社会总供求关系仍然宽松,抑制后期物价上涨;宏观经济继续降温,居民通胀预期有所减弱;国内粮价基本稳定并且高于国际价格,进一步上涨空间有限。从工业品价格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跌空间缩小,初级产品进口价格趋稳;中国工业供给能力充足,部分领域产能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工业品价格仍难以明显回升。初步预计一季度CPI同比上涨1.8%左右,PPI将同比下跌5.2%左右。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