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供给侧问题源于金融,出路也在金融

http://www.CRNTT.com   2016-03-09 08:27:04  


  中评社北京3月9日电/6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功能上讲,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财政政策能发挥更好作用。他认为,从传统上来说,货币政策主要是在需求侧,是总需求的管理。总需求管理如果做得合适,会给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好的空间。

  中国网刊登财经评论人谭浩俊文章表示,无论从传统还是理论上看,货币政策的作用确实都主要体现在需求侧,供求侧则重点靠财政政策。关键在于,从目前供给侧已经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来看,无论是产能过剩、库存严重、杠杆率过高还是成本居高不下、短板很多,都与货币政策有着密切关系,与信贷结构严重失衡密切相关。如果不是货币政策走偏,不是信贷投放出现严重的结构失衡,供给侧的矛盾和问题就不可能这么严重,也不会对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带来极大的冲击。

  事实也是如此,在企业主要依靠间接融资的大背景下,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就成了经济结构会不会失衡、供给侧会不会矛盾突出的最主要方面。而从这些年来供给侧矛盾的形成过程来看,虽然财政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供给侧矛盾和问题的积累,但从总体上讲,还是货币政策造成的,是信贷资金投放失控与失衡带来的。如果没有货币投放的失控和失灵,供给侧就不可能出现如此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产能、库存、杠杆等就不会这么严重。如果在对供给侧结构进行改革过程中,忽视供给侧矛盾和问题的形成过程,而强调应当更多的利用财政政策进行调控,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很难取得突破,甚至会出现越改革、问题越严重、矛盾越集中的现象。

  文章分析,就产能而言,从2003年中央提出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进行调控开始,十多年下来,产能不仅没有压缩,反而都出现了大幅膨胀的现象。尤其是钢铁,产能翻了两番。而在钢铁等行业产能快速扩张过程中,银行无疑扮演了最主要的角色,给这些行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不仅如此,对伴随着钢铁行业产能扩张而诞生的钢铁贸易企业,银行也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以至于在市场出现饱和以后,引发了一场围绕钢贸企业的银行债务风险。要是银行在向钢铁行业提供资金支持方面科学一些、合理一些、精准一些,能够按照市场规律办事,钢铁行业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吗?水泥、电解铝,包括后来的工程机械、船舶、光伏等行业,都会出现过度扩张和产能暴涨问题吗?显然,在产能过剩问题上,银行是最主要的推动者。那么,让财政用什么手段去去产能呢?

  再看房地产库存问题,从2003年房地产市场放开到现在,房价和地价是如何暴涨上去的,除了地方政府的助推之外,最主要的推动者,也是银行。这些年,不知有多少开发商、炒房者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一夜暴富,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的,就是银行。也正是银行源源不断地给开发商、炒房者以资金支持,才使得开发企业、炒房者能够大胆地炒地、炒房,最终把房价炒成天价。现在,从财政角度确实出台了不少政策。可是,如果银行继续给开发商、给炒房者以资金支持,那去库存岂不成了一句笑话。

  而最突出的,莫过于杠杆问题了。短短的十多年时间,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型国有企业等,一个个债务累累,一个在为银行打工。原因何在,不也是银行信贷投放失控的结果吗?如果银行在信贷资金投放过程中不是盲目、无序、不规范,可能杠杆问题就不会如此严重,对供给侧的影响也不会影响这么大。而杠杆问题,财政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什么渠道可以用,是一个需要慎重的问题。

  至于企业成本高、社会短板多,也无不与银行的信贷资金投放行为有关,与银行过度强调自身利益,抬高融资成本,以及将资金投放到不该投放的地方,造成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有关,与银行过度对房地产市场政府政绩工程等的支持有关。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显然也是从财政政策上是找不到出路的。

  文章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义不容辞,但是,“祸”是银行闯下的,是货币政策失灵和失控造成的。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银行闯下的“祸”,银行不去处理,而指望财政去处理,只会越处理越糟糕。而且,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银行无序投放的问题。近一段时间以来,银行向开发企业的信贷投放又在增加,难道不会对去库存带来冲击吗?同时,对产能过剩行业继续予以资金支持,也会对去库存构成威胁。银行,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货币政策,才更容易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作用。供给侧问题源于金融,改革的出路自然也在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