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推进供给结构改革 补齐经济发展短板 | |
http://www.CRNTT.com 2016-04-13 08:16:50 |
四、提高人力资本贡献程度补齐人力资本短缺的短板 文章称,(一)人力资本水平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 中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连续多年下降。2013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02亿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破2亿的国家。由于人口红利消退导致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下降。从生产要素角度而言,中国正在从“劳动力推动经济增长阶段”向“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增长阶段”转变。但是,当前中国人力资本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根据相关研究,2012年,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也存在很大差距。根据国际经验,制造业企业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劳动生产率大概会上升17%。但是,当前中国大约2.5亿农民工,大部分为小学文化,产业工人整体素质仍然不高;适合新一轮产业革命、科技革命的高端技术研发、流程设计、企业管理人才较为稀缺;熟练掌握国际商业规则、管理、法律的综合型国际化人才以及具备跨国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不足,难以适应新时期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美国大都会集团调研报告显示,中国47%的企业存在人才短缺问题,大多数企业(71%)表示很难留住现有人才。人力资本总体素质不高,高端专业化人才不足,专业化技术工人缺乏成为“新常态”下不利于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短板。 (二)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关键在于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核心作用。一是深入挖掘现有人力资本潜力。中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00多万,这是经济转型升级坚实的人才基础。建议按照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方向,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将精英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鼓励高校教学与社会应用、企业研发、制造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增加教学实践,提高高校毕业生的适应能力。二是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培养一批高水平技术工人。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对专业技术工人进行分级定岗与职称评定,根据级别落实相应工资、奖金等薪酬待遇。企业与市场担任“主角”,负责人力资本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结合实际业务与产业发展等情况实施时时培训。三是对于高端劳动者,通过改进人事管理体制,以更加开放的视角消除制度壁垒,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汇聚人才。 五、落实农业发展新理念补齐“三农”问题的短板 文章指出,(一)“三农”问题的矛盾与挑战不可忽视 中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连年增产,但支持农业生产的资源要素已经处于紧平衡状态,在高起点上继续保持农业发展的势头面临诸多挑战。农业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系统退化明显,全国耕地土壤污染物点位超标率达19.4%,化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仅为33%和35%,水土流失面积295万平方公里,农业生产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矛盾更加凸显,农民收益面临下滑压力,截至2015年三季度,国内大米、玉米、大豆、棉花价格分别比主要港口到岸税后价每吨高34.2%、58.1%、35.9%、16.9%,国内农产品价格难以进一步提升,实现农民收入稳定、持续提高的任务艰巨;农村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选举、管理等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与发达国家相比,农田水利完备程度、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等仍存在差距,阻碍农村可持续发展。 (二)应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 大力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不同乡村特色资源、良好环境、差异化优势,打造生态、旅游、加工、物流等支柱产业,培育当地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搞好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二是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实施天然气、太阳能等分布式供能工程,加大农村安全饮水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大电网向缺电地区延伸,加强农村配电网建设,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是在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强化农业先进装备和技术支撑,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六、精准有效实施脱贫攻坚补齐贫困人口的短板 文章强调,(一)减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消除贫困、共享发展是世界各国长期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中国“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的重要使命。自1990年以来,中国贫困人口数下降了三亿多,但是贫困问题仍然是社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一是贫困人口规模较大。截至2014年末,根据农村扶贫标准(人均收入2300元人民币,2010年不变价),中国仍然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河南 、湖南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超过500万人。而按照世界银行每天生活费约2美元的标准计算,目前中国仍有超过2亿贫困人口。二是贫困区域分布较广。全国有14个连片特困地区,除直辖市外,其余省级行政区都存在相当数量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群众。三是贫困程度较深。据统计,全国还有数千万农村家庭喝不上“乾净水”,7.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83.5万个自然村中,不通沥青(水泥)路的自然村数33万个,占39.6%。贫困人口中因疾病导致贫困的比重超过40%。中国消除贫困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尤其是扶贫标准提高后,贫困人口数量增加,治理范围扩大,治理难度提高,这对政策及制度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实现消灭贫困人口的目标,“十三五”时期每年平均需减贫1115万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有所加大,贫困问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弱项”。 (二)应精准实施脱贫攻坚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资金、政策等投入力度,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下一步工作重点在于细化政策,将扶贫攻坚措施落到实处。一是落实好各地区贫困对象识别、措施到户、项目安排、资金管理等措施,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试点尽快推出一批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兜底性保障扶贫、健康扶贫等“五个一批”重点工程,实现贫困户住房有安全、就业有门路、收入有提高、养老有保障。二是完善层级扶贫管理体制,实施一把手担纲负责、基层组织抓好落实的工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构建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三是抓好财政、金融扶贫工作,保证在经济下行过程中扶贫资金落实到位。坚持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整合涉农资金,积极做好支农信贷产品的实施保障,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构建金融便民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到乡镇、新型社区设立分支机构,保障贫困群众劳动收益。四是促进大众创业就业,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社保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建设针对“草根”创业的综合服务体系,激发底层劳动者的创业热情。五是重视贫困地区人口就地就业技能专项培训,整合培训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就业培训。 “补短板”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歼灭战之一。当前,中国物质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经济社会领域依然存在诸多矛盾与隐患,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产业供给结构失衡、基础设施存在瓶颈、人力资本相对短缺、“三农”问题仍未解决、贫困人口数量较大等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民生改善、阻碍转型升级的“短板”。未来补齐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国经过30多年快速增长,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跨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在国家经济实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发展综合实力增强的同时,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基础不牢、“三农”问题、贫困问题等日益成为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面临的短板。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补齐经济发展短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化解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补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短板,不能遵循传统宏观调控模式,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提升有效供给,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