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两会专访:黄宗昊谈台胞“国民待遇”

http://www.CRNTT.com   2017-03-04 00:05:02  


 
  中评社记者:“狼性”、“竞争力”、“创造力”,每当我们讨论两岸青年人的特质时,总是会有这些“标签式”的概念。您曾长期参与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目前又在大陆的高校任教,您认为通过这些年来的观察,两岸青年人各自的优势到底在哪?不少人担心的两岸青年认知鸿沟是否存在?

  与其给两岸青年贴标签 不如从地域和城乡差异切入

  黄宗昊:先说所谓的“认知鸿沟”。我认为这是一个反向的趋势,两岸青年之间文化上认知好像在缩小,但政治的部分可能没有缩小,甚至还会增大。但必须要讲,这个也是动态的,和台湾的局势有关。比如说现在民进党执政,所以在政治认知上两岸的差异好像增大了,但随着蔡英文的声望不断下降,再过一两年说不定两岸的差异又缩小了,所以这部分往往是动态的,文化的部分在缩小,政治时大时小,并不见得说一直在变大。

  提到两岸青年的差异,我觉得要从两点来看:一是同情地理解他们的成长背景所造成的差异。两岸青年人来自不同的成长背景,而两岸的环境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大陆这边可能更强调竞争、强调必须要生存,需要有“狼性”,这并不是孩子天生的,而是后天影响的。而在台湾,现在处在相对多元、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孩子似乎比较像温室里的花朵,但其实很多孩子为了力争上游也活得很累。所以提到两岸年轻人的差异时常存在刻板印象,但不完全是这样,台湾的优秀人才也很有企图心、很有“狼性”,而大陆很多优秀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断提高。

  所以,在谈到青年人时,我们常常拿“两岸”来做对比,但事实上,一个更合适的切入角度是地域和城乡,而不是两岸。比如说,和三线城市或乡村的学生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学生的素质当然会高一些,这有时更像是地域差别、城乡差别,而不是两岸差别。好像讲起来台湾青年都很温顺、没有“狼性”,而大陆的青年人都很会竞争,其实也不是这样。如果认为台湾和大陆的年轻人注定有这样的差别,这样的看法并不合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