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智库:“革命特质” 形塑民进党行为逻辑

http://www.CRNTT.com   2017-05-30 00:09:04  


 
  2、民进党向体制内政党转型

  民进党制定“台独党纲”后,不仅在岛内遭到诸多反对,也受到大陆坚决打击,同时也难以获得美国的支持。在内外环境的巨大压力下,民进党内部围绕“台独”路线转型爆发了激烈争论,最终民进党走向世俗化,对“台独党纲”进行了一定的修正,由体制外向体制内转型。

  在民进党转型的过程中,美丽岛系发挥了先锋作用,原来的“激进独派”新潮流系也向“务实独派”转型,被称为“新系美丽岛化”。新系与美系相互配合,主控了路线调整的大方向。而务实派和基本教义派的对立日益尖锐,务实派认为,民进党现阶段最重要、最急迫的任务就是夺取政权、实现执政,喊出了“执政总路线”、“选举总路线”等口号。而基本教义派一味强调捍卫理想,面对现实问题束手无策,在此次转型中处于被动地位。

  1991年“台独党纲”出笼后,在岛内外就引发强烈的震撼和质疑。在当年底的第二届“国代”选举中,民进党遭到重大挫败,得票率仅有23.94%,远未达到30%的选票防线,“台独党纲”成为“票房毒药”。此后民进党开始淡化处理“台独党纲”,1992年制定的《现阶段两岸关系与中国政策》就以“一中一台”为基本架构,并无出现“台湾独立”的字眼。在1996年的首次“总统直选”中,民进党候选人彭明敏仅得到21.13%的选票,创下该党历次参选公职的最低记录,进一步刺激了民进党的转型。务实派指出,激进“台独”主张导致选民心生恐惧是选票流失的主因,新世代则抛出“台湾独立运动的新世代纲领”与老“台独”进行了某种程度决裂。而部分基本教义派则另组“建国党”与民进党分道扬镳,但也减少了民进党转型的阻力。

  随着大陆不断加强“反台独”的斗争,美国也一再宣示“三不”政策,加上2000年“大选”日益临近,民进党进行了更大幅度的调整。1999年5月民进党八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台湾前途决议文”,提出“台湾是一主权独立国家,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必须经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台湾,固然依目前宪法称为中华民国,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这一“决议文”表明民进党的“台独”形态有了重大改变:首先,由原来的追求“台独”,变为维持“台独”现状;其次,首次接受“中华民国”的旗号,只是将其领域界定为“台澎金马及其附属岛屿”;第三,由“台独公投”转变为“统一公投”,减少了挑衅性和敌对性,转为防御性、和平性。“台湾前途决议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进党与现有体制的冲突关系,使得民进党可以在“中华民国”旗号下执政,是一次重大的转型。“台湾前途决议文”意义重大,使得民进党可以对“台独”进行层层包装,蔡英文的“维持现状”、依据“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等实质上都是这一“决议文”的延伸。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