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深度专访:郑英琴论香港的时代进

http://www.CRNTT.com   2017-06-21 00:16:31  


 
  中评社:不可否认,回归20年来,香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港独”和“本土”思潮的冒起,以及两地摩擦的加剧等,您怎么看?

  郑英琴:近年来,香港社会政治化、政治两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本土”思潮和“港独”冒起,这既有历史因素,香港自回归以前就存在“反中”力量,且从未消失;也有新的原因所致,特别是周边环境的变化以及香港与内地互动的深入所带来的矛盾。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权势的转移,周边其他城市迅速崛起,香港一度傲人的经济地位一下有点黯然失色,经济优越感的消失加重了人们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使得香港民众渴望改变、突出自我的气息越来越浓厚,政治参与的热情一再高涨,追求本土认知和本土利益的倾向强化。香港社会出现的极端本土思潮或许是反全球化浪潮中的沧海一栗,但问题在于,这种激进倾向并未给社会带来任何正能量。

  加上香港与内地长期隔离而治,两地的差异被搁置;长期的搁置使得差异性被固化,一旦受到挑动,这种差异性就激发激进本土思潮的兴起,进而异化为分裂主义。近两年,“港独”思潮的冒起以及激进行径的发生,不但扰乱社会正常秩序,还“引进”外来势力插手香港事务,危害国家和香港的利益,使得国家必须发声。所幸的是,“港独”的危害性已然众所周知,“港独是没有出路的”亦是社会共识。作为一个法治社会,如何从法制层面彻底遏制“港独”思潮,防止其进一步妨害社会的正常发展,值得重视和思考。

  回归以后,香港与内地的交流、合作不断密切,两地经济互惠,但也出现了不少社会问题,如奶粉问题、“双非”问题等。香港甚至出现了各种反内地的声音,“反内地”、“去中国化”等民粹主义泛起,两地民众的感情多少都有点受伤。

  其实我们看到,内地各省市之间的人员流动频繁,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摩擦;但在香港,这种两地之间的人员往来却受到排斥,这与香港本身的空间有限有一定关系,但更深层次上是两地理念层面的碰撞——香港民众的国民身份认同问题未解决,导致其把自己与内地其他省市过于区分。

  此外,由于两地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两地在生活理念、文化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互动过程中的摩擦难以完全避免。或许如俗话所言,“距离才能产生美”吧;但其实,只有交流才有互相了解,只有相互了解了才可能增进情感。现在的两地交流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过于单向了,内地民众赴香港旅游、购物的较多;而香港民众、特别是香港青年对大陆的发展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