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评分析:警惕“解严”三十年后有人开倒车

http://www.CRNTT.com   2017-07-16 00:09:01  


1987年的台当局“解严令”(网络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7月16日电(记者 束沐分析报道)昨天(15日)是台湾地区“解严”三十周年纪念日,不少台湾民众都在社交媒体上传了当年台当局时任领导人蒋经国颁布的“解严令”图片以示纪念。而在岛内政局与两岸关系形势日益复杂敏感、暗潮汹涌的当下,今人对三十年前“解严”的纪念,则被赋予了更多的特殊意义。

  毫无疑问,就台湾历史和两岸关系历史而言,1987年的“解严”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岛内政治在“解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党一党执政逐步走向终结,多元化的政党体制与舆论生态逐渐形成,这是战后台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学者称之为“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在政治领域的投射。

  至于台当局“解严”以及几年后结束“动员戡乱体制”所带来的台湾政治民主化与本土化进程,外界则给予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认为台湾民主是“华人社会的灯塔”,也有人认为它让台湾陷入长期内耗而无法发展经济;有人认为民主化和本土化真正让“台湾人民当家作主”,也有人认为它给“台独”分裂活动打开方便之门。尽管众说纷纭,但若把视线拉回到蓝绿恶斗、朝野撕裂、暴力成风、民怨四起的当下,如何评价今天的“台式民主”,相信台湾民众最有发言权。

  不过,相较于对台湾政治民主化与本土化各执一词的评价,三十年前台湾当局“解严”的另一项意义,在岛内各界乃至海峡两岸都有着高度共识,那就是“解严”后,两岸社会交流交往的大门得以重新打开。两岸重启交流三十年来的重要意义与深远启示,在此无需再做赘述,但需要注意和警惕的是,台湾当局此时此刻针对两岸交流的所作所为,已经背离了三十年前台湾主政者的初衷,正在与自由、开放的精神渐行渐远。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