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法学者傅敏雅:两岸青年在巴黎对话的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18-04-13 00:20:29  


郑振清教授(左)与傅敏雅教授(右)
  中评社北京4月13日电(记者 张爽)当台湾海峡的两岸变成莱茵河的两岸,站在左岸、右岸的大陆青年和台湾青年会碰撞出什么火花?拥有截然不同成长背景和人生经验的年轻人是争执不断还是互相包容?巴黎第十大学教授傅敏雅用五年时间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左岸右岸》,讲述了生活在巴黎的两岸青年对话、碰撞的故事。

   傅敏雅教授昨日带着这部纪录片及其背后的故事在清华大学与观众见面。这场由清华大学学生海峡两岸交流协会主办的活动,不仅有多位大陆学生参加,也吸引了数位在清华求学的台生前来聆听。

   傅敏雅在讲座伊始就指出,这部影片的重点不是解决或者回答两岸关系的难题,而是真实呈现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在面对两岸关系的问题时,比想象中复杂得多的状况。

   2010年,傅敏雅在巴黎成立了“两岸青年历史与电影工作坊”,邀请来自大陆和台湾的十位在法留学青年看与两岸和历史有关的电影。之所以用了“看电影”这种方式,傅敏雅说,两岸青年在很多问题上分歧很大,为了避免他们一上来就争执,索性不谈历史,通过看电影的方式找到敏感话题的切入点。

   傅敏雅播放了纪录片中的几个片段,来自台北的HO-Chun分享的小故事让现场观众爆笑:他的祖舅爷是老国民党员,以八十多岁的高龄回大陆探亲,与阔别数年的亲兄弟——一位老共产党员相见,两人相见时先老泪纵横地拥抱,随后在聊天时聊到了几十年前国民党撤退台湾的往事,因意见不同,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竟然拍着桌子对骂,并表示不要再和对方相见。直到六天的探亲假结束,祖舅爷要返回台湾了,两人才后悔没有好好珍惜见面的时光。

   来自山西的留法学生Hang说,台湾青年对大陆的了解并不多,还停留在黑心棉、三鹿奶粉上面,反而是法国人对大陆的了解比台湾人多。Hang以前觉得台湾年轻人并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但是在深入交流之后,Hang发现自己的台湾伙伴对中国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台湾研究院副教授郑振清说,《左岸右岸》中展现的素材都是做研究所必要的,让观众了解了两岸青年是如何看待对方的。郑振清说,傅敏雅教授的工作坊是2009年开设的,现在台湾同学对大陆的印象已经不是三鹿奶粉,而是共享单车、支付宝、高铁等,通过互联网,台湾很多青年在大陆交换学习之后,就把感受带回了台湾去。

   接触了不少台湾年轻人的傅敏雅不同意“天然独”这个说法,她认为“天然独”并不是天然的,而是通过口号、立场酝酿出来的。台湾独立的概念,最开始是要对抗国民党和外省人,想要脱离国民党创造出来的政治制度、教育制度。“独立”这个概念需要加以分析,内容非常模糊,

   至于“去中国化”,傅敏雅认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不认同中华文化,台湾还剩下什么?”

   在谈及拍摄纪录片的初衷时,傅敏雅说,两岸有差异,但是并不代表不能分享,只有进一步沟通,才有理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