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纵横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深度专访:刘景松论澳门发展与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9-12-12 00:03:09  


 
  中评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文化研究者,您对澳门社会爱国爱澳精神的培养和传承有何建议? 

  刘景松:回归以来,澳门学生瞭解国家国情,对国家的认同感大幅提升,国民教育成效显着,这都要归功于教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国民教育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贯穿于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

  我认为,要继续重视青少年国民教育工作,加大关于青少年国民身份认同的政策研究和资源投入,完善国民教育课程,建构具有澳门特色的国民教育体系。要继续编辑出版相关《国旗、国徽、国歌、区旗、区徽》教材,供所有学校使用。有必要明确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理解其含义,学会唱国歌。要扩大推行校园升国旗活动,在高中与大学阶段课程设置中,逐步增设诸如认识宪法、基本法或国情教育内容。
   
  此外,还应加大对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四大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力度。弘扬待事以忠,待人以仁,和而不同,宽容海涵的和谐理念,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倡导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促进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宣导澳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

  澳门可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传播中华文化 

  中评社: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之一为构建“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您对这一新定位怎么看? 
  
  刘景松: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澳门的发展定位越来越清晰,即“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这一点,特区政府在发展规划中亦予以明确,社会各界都很清楚。长期以来,澳门给外界的印象是“赌城”、“文化沙漠”,这些其实都是误读。澳门文化底蕴厚重,近五百年来,中西文化交流、碰撞、融合从未停止。

  回归以来,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澳门在泛文化层面表现良好,完全可以也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建设弘扬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人文交流合作基地,为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战略作出贡献。澳门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新使命,是时代发展需要。在大湾区城市中,澳门最有条件和优势建设这样一个基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