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谁废弃了“希望小学”?

http://www.CRNTT.com   2009-01-04 09:33:26  


 
  2001年,长阳县调整规划中小学布局,提出“联村办小学、乡镇办初中、县级办高中”的办学思路。长阳县部分农村小学(包括希望小学)在布局调整中被有规划、有步骤地撤幷,“以此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长阳县乡镇由1999年的16个合幷为现在的11个,村级组织由2000年的442个合幷为现在的154个,中小学校也由2001年的513所撤幷至2008年秋的94所。 

  2000年以来,中国开始了新一轮乡村教育布局大调整。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10564万人,而1998年全国小学在校生是13953.8万人,9年间减少了3300多万人。伴之而来的是乡村小学数量的锐减,20余年间,中国乡村小学锐减了3/5,从1985年的83万元所,至2007年已撤幷至34万所。 

  田明岳说,过去政府在学校布点上,是“撒胡椒面”式的做法,确实缺乏长远规划,人口高峰很容易预测,但政府建校的热情,当时的教育系统无法左右。 

  一些被撤幷的学校,至今跟周边农舍比起来,仍是当地最好最漂亮的房子。如今这些校产属于村委会,或被变卖,或被租赁,或被改造成农民培训学校、村委会、卫生室。 

  按长阳县教育局的说法,被撤学校的资产、动产充实到合幷学校,不动产由当时的办学主体村委会变卖后偿还“普九”债务,或由村级调整、改造综合利用,但仍有大量校舍处于闲置状态。 

  2008年11月29日,刘子兴对本刊记者说,东流溪小学以1.8万元卖给了一位商人,以偿还村里的历史欠账以及村干部的工资。 

  长阳方面称,这些被撤幷的学校,有效地解决了长阳农村高峰期特别是偏远地区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做出了历史贡献。 

  在刘泰山的记忆里,在学校撤幷前,农村教育资源分散,一村一所小学,一个乡镇一所初中。在他当学区校长的时候,高山上的一些小学校,往往只有1~2名老师,5~6名学生,没有配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的老师。 

  山上的老师来乡镇中心小学开一次会,要走几个小时山路不说,还会耽误学生一天课。一块田,一块黑板,老师“兼农兼教”,遇到快下雨的时候,直接跑回家收东西去,农忙的时候,去学校找人也找不到,原来老师提早放学,回家干农活去了。 

  刘泰山的经验告诉他,学校撤幷,集中教学,是从原来“放羊式教学”到现在合理分工、专业化教学的转变,是一种进步。 

  68名学生和6名老师的乡村小学 

  这所能容纳800人就读的学校,如今却只有68名学生。在乡村学校大撤幷时期,民族小学是仅存的几所没有被合幷掉的小学。 

  2008年11月30日,校长杨志喜在招呼两三个工人,挖渠铺设场所的下水管道,学校需要改善卫生条件和修建食堂。 

  整个学校很安静,能听得到附近山上的鸟鸣。长阳山大人稀,去一次学校不容易,中小学普遍实行“大假”制,上10天学放4天假。这天是“大假”的最后一天。 

  教学楼和宿舍楼是曾经的民族中学留下来的,有5栋楼,但学校现在只有68名学生和6名老师。 

  杨志喜有些担心,有一天,这所学校也会像10多公里外的猫儿冲希望小学一样被撤掉。 

  这所乡村小学的变迁,折射出乡村学校撤与不撤的两难境地。 

  流失的生源 

  民族小学在大山深处,开往长阳县城龙舟坪的班车一天只有一趟。 

  过资丘渡口,汽车在盘山公路上蜿蜒而行,新修的盘山公路,在陡峭的山峰间逶迤,翻过数不清的山梁,才能到民族小学。这里海拔在2000米左右。 

  黄柏山是革命老区,有着辉煌的过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元帅曾经3次上山,屯兵此地,幷先后建立了曲溪、花屋场、黄柏山3个苏维埃政府。 

  至今那里仍传唱着“十月里来小阳春,贺龙下来会六军,一路专打坐山虎,一心要救我穷人”的民调。 

  1960年出生的杨志喜,几乎没离开过这里,18岁开始教书,一直教了30年。他在乡里的曲溪小学执教19年,当过民族中学11年校长。他经历了原黄柏山乡乡村学校的变迁。 

  2001年,长阳乡镇合幷中,黄柏山乡被幷到了清江另一端的资丘镇。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合幷前的黄柏山乡是长阳最偏远、最贫穷的乡。原来一直是山路,去年才修好。 

  由于村落分散,最多的时候,全乡有70多所学校(教学点)。1994年,长阳第一所希望小学就选择建在乡里的猫儿冲村。 

  原来的民族小学在中学左侧的半山腰,乡镇合幷的2003年,中学也撤走,搬到了资丘镇。 

  民族小学搬下山来,进入原来中学教学。“下山的时候,还有168名学生”。杨志喜回忆。 

  学生数量的逐年减少,让杨担忧。到2004年的时候,随着生源的减少,老师也走了一部分,学校无奈办起了复式班。 

  上课的时候,一年级的9名学生和五年级的14名学生,坐在一个教室里。三年级6名学生和四年级9名学生分在一个班,二年级10名学生和六年级20名学生在一个班。 

  学校只剩下68名学生和6名老师。 

  32岁的田建国是这里最年轻的老师。他教所有年级的数学,上课的时候,一个年级先讲课,另一年级的学生做作业。 

  在村小撤幷的时候,有5所村小的学生合幷来到了民族小学。 

  民族小学服务的村庄有4100多人口,杨志喜曾经统计出生率一年12个孩子。除了适龄儿童的自然减少,还有101名本来是民族小学辖区内的学生流失。 

  “这里是复式班,资丘是单式班教学”。尽管路途遥远,家长还是愿意把孩子送到资丘镇上的实验小学读书。 

  陪读母亲 

  6岁的张梦娇,是民族小学一年级学生。家在离学校10多公里的山上。 

  为了女儿读书,母亲张丽华索性把“家”搬到了学校,陪女儿读书。 

  像张丽华这样的“陪读母亲”,在民族小学有8个。这8个陪读家长照管了20多名学生,其中一位家长一人照顾着5位孩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