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重建“向中国人民还债”的改革观

http://www.CRNTT.com   2009-04-15 09:03:06  


 
  这些愿冒风险改革的少数人的心态,归结为一点就是“向老百姓还债”。“还债”观念被万里重复了多次,也被胡耀邦和习仲勋重复了多次。这四位的分工,胡负责党务,习是主要助手。所以“还债”观在早期主张改革的第一线领导人心中很强烈。“还”什么“债”?就是还毛政策折腾了全中国人民近30年的债。在民主制社会里,如果一届领导人的政策瞎折腾,是比较容易把“债”大部分还掉的,因为有定期选举。

  毛之后,万里被派到安徽,去了几个县调研,滁县,和县、无为、定远。这些地方在历史上虽然也穷,但没有穷到1970年代末的那种状况。万里在农村的调研方式跟现在的干部不一样,他乘辆小面包车,几个人下去,不打招呼,随时停下来,能够看到基层的实况。他到定远时已是冬天,农家锅里都是野菜没大米,看他们的房子,四处漏风。走进一户农家,万里的秘书跟老人讲,领导来看你们了,有什么要求可以老老实实讲。老农说,我们苦干一年就想过年的时候能吃顿饺子。万里听了这话感叹地说,《白毛女》中杨白劳家那么穷,过年时还能吃上饺子。解放这么多年了,老百姓现在的要求比当年杨白劳都不如! 

  走进另一户农家,屋里的老人看着万里一行,麻木的坐在那里动也不动。万里想跟他握手,对方也没动静。后来,那老人弯着腰,抖抖的起来,大冬天老人居然没有裤子穿,光着腿。老人的两个女儿也不能站起来,也没裤子穿,天冷她们冻的实在挨不过,蹲在锅边把腿窝在灰里取暖。看到这些,万里泪流满面,说没有这些人哪有我们?解放快30年了,十七八岁的大姑娘连裤子都穿不上,我们有什么脸来见他们?我们欠老百姓的债太多了。 

  还可以举一个例子。1970年代末习仲勋被派到广东主持工作,在广东紧邻香港的边界线视察时,当地干部向他汇报说,地方上阶级斗争非常激烈。怎么激烈?有很多人受海外敌对势力宣传的毒害,偷渡去香港,有的人被抓回来了,还有的抓不回来了。习讲,他们逃出去不就是为了把肚子吃饱吗?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吗?如果我们这边政策对头,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他们干吗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偷渡啊!责任在我们,不能怪老百姓。 

  我认为,正是由于在改革初期,中共高层里一些人有强烈真诚的“还债”情结,他们组织第一线的工作,才使得在改革早期出台的很多政策是“以民为本”,尽管当时幷无这个提法。这些人之所以有此情结,是他们经历了党内几十年乱斗直到文革的残酷洗礼,重新拾起了他们在青年时代投奔革命时的理想主义——为老百姓谋福利。 

  按理说,1949年后“为人民谋福利”应该是一个基本政策。然而,毛眼里是没有作为“人”的民众的;他眼中的人民就是实验室里的小白鼠——而毛越是把人民拿来做社会实验,就越是把人民挂在嘴上作宣传。在这点上,他和斯大林一样。1930年代斯大林强迫农民集体化的做法——我看了一下,发现毛学他很多。我原以为强迫集体化和大跃进完全是毛的创新,后来对照了很多细节,发现斯大林是毛的主要榜样。斯大林以后亲口对丘吉尔讲,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他们至少消灭了一千万“富农”。什么富农,就是不听话的农民。写这部斯大林传的作者说,在斯大林眼里没有受害者,只有阶级敌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