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济:输血型复苏需转成造血型增长

http://www.CRNTT.com   2009-04-16 10:37:00  


4月2日,一艘轮船停泊在唐山港集装箱码头装货。当日,记者从唐山港获悉,截止到3月31日,唐山港第一季度吞吐量达到3633.4万吨,同比增长44.6%。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中评社北京4月16日讯/《上海证券报》今天登载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文章:《“输血型”复苏还需转变成“造血型”增长》,文章说,我们千万不能仅仅满足于经济指标的回暖现状,放慢改变粗放型增长模式的结构调整速度,如果那样,今后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和由此引起的金融体系资产质量下降,将会吞噬政府为挽救经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中国经济今天需要的是尽快通过制度创新和改革,让更多有活力的企业家提升他们的竞争力,进而形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市场自身的健康造血机制。详文如下:

   中国经济渐渐开始出现回暖的现象,确实给眼下的海内外市场带来了希望和信心。甚至有不少海外学者都认为,世界经济或许正在告别由于流动性恐慌所带来的市场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投资信心极度低迷、消费动力严重不足的“通缩”状态。当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大海啸从2007年3月第一阶段的金融机构债务危机,演变成信用基础完全崩溃的第二阶段流动性危机后,世界各国政府都在通过积极的政策干预和资金注入的方法,以求避免这场在世界经济失衡发展的格局下发生的金融危机对本国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巨大冲击,消除由此带来的经济硬着陆风险。中国政府的救市力度尤其引起了海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上个月,在全球经济还没有完全摆脱流动性恐慌的状态时,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的信贷增长规模确实显示出资金已经开始流向实体经济部门,中国企业的发电量回升,制造业信心指数的反弹,贸易出口下降幅度的收窄,以及股市价格上涨所释放出来的人民对未来经济的乐观预期,及其财富效应可能带来的消费动力提高等救市效果,都在支撑世人对中国经济率先走出金融大海啸第二阶段的判断,以及显示出人们对未来第三阶段中国经济全面调整和复苏的期待与信心。在今年春季广交会上,海外企业非常踊跃,也说明海外市场期待着中国经济的复苏能够给他们国家尽早地结束流动性恐慌阶段带去增长信心的“中国商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