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外贸 逆差趋势已露苗头

http://www.CRNTT.com   2009-06-06 11:55:07  


 
         “高顺差”面纱下:逆差趋势已然露头

  文章指出,以金额计算的顺差水平,已高估了目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而这种高估,很可能令人们对中国出口形势作出误判,导致政策可能出现超调风险。因此,如果能够从实物量角度审视中国当前外贸状况,应能对冷静、客观评估形势有所裨益。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采用两种方法来测算实际进、出口数据。一种方法是,以2005年金额计算的进、出口余额作为基期数量,以按实物量计算的进、出口增速数据计算出随后年份各月实际进、出口余额,然后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实际顺差额A;另一种方式是,以2005年金额计算的进、出口余额作为基期数量,但以价格指数折算后的进、出口增速计算出今后年份各月实际进、出口余额,然后测算出实际顺差额B。

  第一种方法的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实际外贸顺差A在去年8月见顶,此后快速回落,幷在今年2月一度出现大约29亿美元的逆差,随后反弹,但3、4月份实际顺差额已分别只有108亿美元和73亿美元。而第二种方法的测算结果则显示,中国实际顺差在去年7月份见顶,在11月骤降至不足50亿美元的水平,12月首次变为逆差,一直延续至今;2月份实际逆差一度达到76亿美元,4月份逆差仍为18亿美元。

  限于数据的可得性,就具体数值来说,上述测算可能不尽精确,但两种测算所显示的同样趋势,却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如果继续忽视已经出现的这种苗头,一旦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或出口继续下滑,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的经常项目顺差就可能快速缩小甚至转负。

            认识实际顺差的意义

  文章表示,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第一季度6.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中,最终消费和投资共拉动6.3个百分点,而净出口则是唯一拖后腿的因素,拉动-0.2个百分点。但是,这似乎与人们看到的海关总署公布的名义顺差数据不一致。因为第一季度名义顺差额为623亿美元,较2008年同期的406亿美元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217亿美元,同比增速高达54%。

  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那是名义值,而GDP增速核算中采用的是实际值。而观察前文图表4提供的测算结果,无论哪种测算方式,今年实际顺差额都低于去年同期:第一种方法测得的今年第一季度实际外贸顺差A为38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473亿美元下降91亿美元,同比下降19%;第二种方法测得的今年第一季度实际外贸顺差B为-12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598亿美元下降720亿美元,同比降幅高达120%。因此,至少从定性的角度,与名义值显示出外贸顺差状况相比,后两种测算方法与外需对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的拉动情况更为吻合。

  在确定有效汇率是否高估的过程中,理论上通常有两个参照系:相对于购买力平价和相对国际收支状况。对于前者,如果一国货币的价值高于按购买力平价确定的价值,那么,它就被高估了。但是,大量研究显示,购买力平价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其实都不成立。那么,更为合理方便观察实际汇率是否高估的指标,就应该是国际收支状况。对于非国际本位币,在假定国际收支大致平衡为合意政策目标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经常项目出现持续逆差,那么,该国货币就应该是被高估了。而我们测算的实际外贸顺差状况,已清楚显示人民币很可能已出现高估苗头。如果认识到出口量的变化能够反映更为稳定的趋势的话,那么,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在“J曲线效应”的时滞过后,中国外贸逆差最终会在海关总署公布的经常项目名义值层面显山露水!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