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香港社会担忧经济边缘化 挥之难去

http://www.CRNTT.com   2009-07-21 11:16:31  


港人对香港经济边缘化的担忧挥之不去
  中评社香港7月21日讯/资深评论员周八骏今天在《文汇报》发表文章“香港经济殷忧依然存在”。作者表示:“行政长官把未来3个月工作重心移向对付香港青少年吸毒问题。这固然是一个重要问题,但其深层次的原因之一不正是香港多年来未拓展新经济增长点以至青少年对个人前途普遍失望或忧虑?请问:在应对香港经济当前困难和中长期发展乏善足陈的背景下,关于政制发展的争拗不仅“烽火重燃”,而且前路阻塞,香港经济殷忧怎能不是’雪上加霜‘? ”

  最近,香港证券市场恢复因金融危机恶化而中辍的新股上市,已发行若干新股颇受投资者垂青;地产市场也呈现回暖气象。以香港目前经济结构,股市和地产市场好转的确可视为经济衰退见底的征兆。 

  然而,这不过是香港经济形势的一方面,另一方面,2009年世界贸易严重萎缩对香港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在显现;香港股市虽然回升,但是成交额不大,反映投资者对经济前景仍存疑虑;香港本地就业状况仍趋于恶化;更严重的是,香港社会关于香港经济“边缘化”的忧虑依旧挥之不去。 

            小阳春难掩“边缘化”忧虑 

  行政长官于2009年6月22日宣布推动教育、医疗、检测和认证、环保、创新科技、文化及创意等六大产业的政策措施,是对九七前遗留下来的“积极不干预主义”的偏离。至于是因应罕见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的权宜之计抑或真正摒弃“积极不干预主义”?看来前者可能性为高。同时,还有两个重要问题未得到解答:特区政府以何为依据来确定六大产业是“香港具优势的产业”?特区政府公布的政策措施是否足以推动六大产业长足发展? 

  自从2009年4月3日行政长官宣布特区政府重点发展上述六大产业以来,有关官员反覆强调,这六大产业“已在香港形成”,“是香港具优势的产业”。 

  对此,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叶伟明以书面问特区政府——可否告知立法会:过去3年,上述产业每年分别占本地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以及每年的就业人数?财政司司长在2009年6月10日向立法会提交书面答覆,只能提供2005、2006、2007年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分别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和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坦承:“至于经机会所提出的其他产业领域,我们现时没有个别产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就业人数的详细数字。”也许觉得太过寒酸,他补充:“根据现有资料,医疗服务和教育服务在2007年的总消费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4.3%及4.6%;创新科技方面,在2007年工商业技术创新活动开支总额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则为1.0%。”财政司司长最后承诺:“政府统计处正编制有关的统计数字,并会在完成后公布。”但是,直至6月22日行政长官宣布支援六大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区政府统计处仍未公布“有关的统计数字”。 

  “优势”以何为据?以事实?但数据阙如。根据经济理论推导?但哪些产业“已在香港形成”,应当以事实为本。总之,直至本文撰写时,人们仍未看到以统计数据来反映的事实,怎能确信这六大“已在香港形成”的产业是“香港具优势的产业”? 

                 优势产业缺乏数据论证 

   6月22日公布的政策措施,除了“教育”和“医疗”分别获政府拨地是比较具体外,关于“环保”的措施虽具体却琐碎——扩大环保采购清单,现时的清单有30多项,有潜质把这些项数增加一倍;立即停止购买钨丝灯泡,现时的钨丝灯泡在用完存货之后,不会再买,而是用环保灯泡;提供指引及资源,鼓励部门采购环保产品;关于“检测和认证”的措施令人有所期待——在3个月内会成立“香港检测和认证局”,以提升香港检测和认证的专业水平和国际认受性,并在成立后6个月内,联同业界制订以市场主导的3年发展蓝图;关于“创新科技”和“文化及创意”则分别仅仅提出政策意向。显然,这是一个“急就章”,与其说是因应香港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不如说是应付香港社会当前的民意压力。 

  即便是如此难以令人信服的六大“优势”产业,以及推动其发展的零碎或空洞的政策措施,看来也无法继续得到论证和完善。 

  行政长官把未来3个月工作重心移向对付香港青少年吸毒问题。这固然是一个重要问题,但其深层次的原因之一不正是香港多年来未拓展新经济增长点以至青少年对个人前途普遍失望或忧虑? 

  “民主派”(或称“泛民主派”)则于2009年7月12日召开“武林大会”,达至两点主要共识,一是团结,二是再次确认“民主派”于2007年提出的普选方案。摆出来一副“捆绑”姿态——若不接纳其双普选方案,则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不可能有共识。 

  请问:在应对香港经济当前困难和中长期发展乏善足陈的背景下,关于政制发展的争拗不仅“烽火重燃”,而且前路阻塞,香港经济殷忧怎能不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