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特区政府不转念 经济转型无望

http://www.CRNTT.com   2009-11-10 11:37:14  


特区政府若不积极介入,香港迈向知识经济的可能性极低。
  中评社北京11月10日讯/资深评论员周八骏今天在《文汇报》发表文章“特区政府对经济的影响”。作者表示:“由于特区政府坚守‘积极不干预主义’,近一年多来香港经济与政治的形势呈现某种背驰现象:一方面,行政长官及其管治班子的管治和施政愈益困难;另一方面,香港经济逐步摆脱‘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严重衰退。然而,只要特区政府不从根本上修正‘积极不干预主义’,香港向知识经济转型仍将是可望而不可及。”文章内容如下: 

  在2009年至10年施政报告发表后,关于特区政府是否放弃了传统的“积极不干预主义”应当是有了明白的结论——在形式上做了“微调”,但是,实质不变。 

  2009年至10年施政报告的第6段关于“政府角色”如此说:“全球经济危机全面冲击各地政府和人民,我们要思考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角色。去年成立的经济机遇委员会(经机会),提出发展六项优势产业,分别是教育、医疗、检测和认证、环保、创新科技和文化及创意产业。政府接纳建议,手研究具体措施。我们的策略是‘拆墙松绑’,移除对产业发展的障碍和协助开拓新市场。我们会紧守‘大市场、小政府’的原则。”请看:策略“拆墙松绑”,便是“微调”;紧守“大市场、小政府”,方为本质。—附带说一句:这才是真正的“微调”;称中学教学语言政策是“微调”乃是“指鹿为马”。 

                “积极不干预主义”只是微调 

  是否动用税收政策来鼓励特定产业或行业发展,是判断“积极不干预主义”是否被改变的准则之一。特区政府坚守“积极不干预主义”的重要佐证之一是:2009年至10年施政报告关于发展创新科技产业,不再提2009年6月22日曾荫权所宣布的特区政府“会积极研究提供崭新的财务或税务诱因,鼓励私营机构增加科研的投资”,相反,列举香港私营企业在研发方面的开支从2001年占香港总研发开支的不足三成提高至2007年接近五成,以肯定“市场机制”的作用。于是,仅拨款2亿港元推行“投资研发现金回赠计划”,让参与“创新及科技基金”或与香港科研机构进行应用科研项目的企业享有其投资额百分之十的现金回赠。(该报告第40段) 

  还有另一个重要佐证。2009年6月22日曾荫权表示:“经机会在研究推动这六个优势产业发展的时候,发现一个共通的问题是土地资源,而土地资源的问题未必是能够完全倚赖市场自行解决的问题。这些优势产业都是香港迈向知识型经济的新动力,但业界不一定能够在市场以市价和一般商业手段去竞投土地。所以,政府愿意以开放态度,以新思维去为这几项优势产业拆墙松绑,解决土地供应的问题。”2009年至2010年施政报告第24段提出一篮子方案释放逾千幢旧工业大厦,是在“六项优势产业”标题之下,看似落实6月22日承诺为推动六大优势产业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但是,10月15日,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解释所谓“活化工业大厦”措施时却强调,特区政府贯彻“大市场、小政府”原则,不会规限工业大厦重建或改装后的用途。 

  香港绝大多数企业是中小企业,经济过度依赖传统地产业,没有政府予以适当推动、鼓励和规限,产业结构完善和升级是无法想像的。仅以“研究和开发”(R&D)而论,即使香港私营企业在研发方面的开支从2001年占香港总研发开支不足三成增至2007年近五成,香港总研发开支仍明显低于新加坡、韩国、台湾,也不及中国内地。特区政府长期坚守“积极不干预主义”,已使香港向知识经济转型未能取得重大突破,难道还继续袖手旁观? 

                     经济转型需政府有力介入 

  凡事均一分为二。由于特区政府坚守“积极不干预主义”,对市场的影响有限,近一年多来香港经济与政治的形势呈现某种背驰现象:一方面,行政长官及其管治班子的管治和施政愈益困难,本地政治形势不断恶化;但是,另一方面,香港经济逐步摆脱“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严重衰退,地产市场和股市均上升,视本地政治形势恶化如无物。 

  所以即使香港经济形势好转,但特区政府民望不升反跌。因为,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看明白了,经济形势好转非特区政府之功劳,而施政报告推动所谓“六大优势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都是“扬汤止沸”或“隔靴搔痒”的雕虫小技。 

  在近期,即使香港政治形势随特区政府展开关于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的谘询公众而进一步恶化,香港本地经济形势好转的趋势不会受阻,股市仍将上升,地产市场虽已因特区政府最近“出口术”而升势有所缓和,但若无实际措施平抑地价和增加楼宇供应,其上升基调仍将继续。 

  然而,“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在中长期,只要特区政府不从根本上修正“积极不干预主义”,香港向知识经济转型仍将是可望而不可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