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毒奶粉又流入市场?三聚氰胺阴魂再现

http://www.CRNTT.com   2010-02-02 09:12:15  


 
  媒体报道:今年1月初,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监管部门依法查处;1月中旬贵州省卫生厅也公布了存在三聚氰胺超标问题的4种乳制品名单。而此时,又传出2008年三聚氰胺的乳制品重出江湖的信息,足见如果没有一个常态的严格管理机制作为绑绳,它随时都有可能以不同的形象跳将出来,为害人间。

  对于这次“三聚氰胺”重新流入市场,赶紧从源头进行梳理,这就相当于一次重大的越狱事件一样,漏洞在哪?跑了多少?流向哪些地方了?抓回来多少?哪些人从中获了利?哪些人渎了职?哪些环节成为隐患需要从机制上进行完善?这些都是必须查清楚并向公众说明白的。

  当然,相对于以往,这次有关部门坦承事故发生,并积极处理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这仅仅做了第一步,而接下来,还需要有更多的公开信息,去打破消费者的疑惑和恐慌心理,给节日期间消费者的欢乐心情和屡受挫折的奶业,以必须的信心。

新闻链接:三聚氰胺重现的核心问题是执政能力 

   2010年02月02日 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刘敏

  1月30日召开的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会议传出消息:2009年以来,一些地方查处了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乳粉、山东“绿赛尔”纯牛奶、辽宁“五洲大冰棍”雪糕、河北“香蕉果园棒冰”等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并且都是使用了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生产乳制品。

  这些案件事发多个省市,问题产品也不限于奶粉,事件的严重性不容低估。近日,广东副省长雷于蓝参加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时也谈及此事说,2008年还有一批含三聚氰胺的乳制品没被销毁,现在有的又流到市场上去了。

  这批问题乳制品数量有多少,具体流向了哪里?“未被销毁”是指政府部门发现并查封了而没有销毁,还是指这批被用作原料的问题品当时就没有被发现,存在监管空白?先期曝光的陕西金桥和上海熊猫事件中,就有人指出,政府部门对一批当时处于生产与终端之间的中间领域的问题奶粉没有给予足够监管,问题产品从企业售出后,卖给了谁,并没有真正跟进落实下去。这一说法是否属实,真实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

  进一步问,2008年被发现的含三聚氰胺的乳制品到底有多少,有没有未被发现的,被查处的还有多少未被销毁?这些信息至今不明。事实上,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回收的近万吨的三鹿奶粉如何销毁、销毁途径,大部分没有完全公开的信息,受到公众广泛质疑。本次涉案企业使用的还是2008年的问题奶粉,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那场国人共愤的三聚氰胺事件还没有结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