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从奥运到世博:改变西方对中国陈腐印象 | |
http://www.CRNTT.com 2010-05-10 13:43:57 |
4月27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向新华社记者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绝对不可或缺的一方。当今世界的任何重大事件,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将无法处理。我们需要和中国一起应对21世纪重大挑战,如防止气候变暖、经济危机、全球治理改革以及重大的地区危机。” 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给人类的历史书写了新的篇章。2008年,登上奥运会金牌榜首位的中国,经济总量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但这不是中国人应该沾沾自喜的时刻——奥运会闭幕之后,与“雷曼兄弟”将世界引向深渊同步,三聚氰胺,一种普通的化工原料被大量掺入奶粉,击垮了中国最大的乳品生产企业三鹿集团,激起食品行业的惊涛骇浪。中国人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巨大喜乐,骤然跌落。 过去两年中国大事小事不断,也引发一系列变化。2009年7月6日,中央电视台以直播的方式对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进行了报道。主持人白岩松评论说:“当我们按新闻规律去办事,更人性化更开放更透明,我们就能理直气壮面对那些不客观的新闻报道,并使这种不客观和不真实成为丑闻和笑料。” 北京奥运会闭幕仪式上,国际奥委会临时增加了一个活动——向奥运会志愿者致敬。奥运会志愿者代表着的公民社会参与精神,化作中国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这样的故事,人们还能在上海真实地感受。 人类在地球上塑造的文明形态,正处在产业革命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之中。因礼赞工业文明而催生的世博会,正遭遇着反思工业文明的后现代挑战。事实上,这种挑战,已成为世博会呈现的内容本身。人类文明的变革与中国社会的转型相交织,给我们观察这一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提供了视角。近代以来,以上海为前沿,中国经历了一场被动向外部世界开放、学习,到主动开放、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过程,还在继续。 世博会开幕前夕,普利策奖获得者、美籍华裔摄影家刘香成与英国艺术评论家凯伦•史密斯共同编着出版《上海:1842-2010,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一书。“老天对中国人并不优厚,中国有着这么多人口,国土面积却以山区为多,”刘香成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但这并不妨碍中国人民创造生存的奇迹,因为他们是勤劳刻苦,最善于学习的民族。” 4月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上海世博会欢迎晚宴上致辞:“上海世博会将向世界展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正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变化的中国,搭起中国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世界交流合作的桥梁。” 直到今天,中国还没有停止向世界学习。这是中国之幸,也是“和谐世界”之幸。(作者:王军) 新闻链接:中国向世界学习的机会 《瞭望》周刊;5月10日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令世界的目光云集于黄浦江两岸。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近代的“大上海”正是在中国向世界学习的过程中崛起的。而今天,“大上海”更被视为中国现代化的缩影,近代史170年来中国向西方的学习历程如何评价? 在北京奥运会后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与世界具有何种不同的意义?1975年起世博会开始形成对人类文明模式进行反思的惯例,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对过去及未来,有了新的思索与展望,这对于处于现代化征程中的中国有何启示? 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学者张颐武,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社科部副部长强世功。 被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瞭望》:鸦片战争后,中国人被动地学习西方以“救亡”,透过上海这一中国近代化的缩影,如何评价近代史170年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强世功:近代以来,中国面临巨大的转型,既有来自西方文化的挑战,也有来自中国社会自身的压力,可以说内外交困。在这种紧迫的背景下,我们当然希望找到最直接的办法来摆脱困境,“向西方学习”无疑是最直接、最方便的路径。 因此,必须高度肯定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否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本身就是一个民族能否成长、一个文明能否延续的关键。这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全盘西化”之类的激烈主张,但我们不要忘记,在这种主张背后,往往是把“全盘西化”作为手段,是通过全盘否定来救治中国文化、复兴中国文化。因此,我们要看待近代以来在保守与西化之间的论战中,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追求民族的独立与自主,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摆脱被支配的命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种连续性体现了一种“保守”的精神气质,即对中华文明作为“天下中心”具有根深蒂固的自信,正是这种自信使得中国人以主人的心态积极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并促成了今日中华文明的复兴。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